语文写作泛指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一种语文学习方式,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初三语文议论文范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学习语文兴趣谈
摘要: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许多有经验的老师都各有不同的妙招。本文从教材的挖掘、组织主题游戏,多媒体运用、创造成功机会等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列举的课例鲜明,很有说服力。
关键词:兴趣;教材; 游戏; 画面;机会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127-01
《语文课程新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我是多么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对我所教的语文课感兴趣。那么,兴趣的源泉何在呢?如何才能让兴趣荡漾在语文课上呢?且看苏霍姆林斯基怎样说?他说:"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你应该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当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我觉得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好好想想该如何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要让兴趣永远荡漾在语文课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分析教材巧设兴致盎然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的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接合点。我想,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引导"学生比较容易的进入"攀登"和"挖掘",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接触面。而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认真分析教材,把你要教的这一课要搞清楚,你这一课究竟要让学生学些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然后再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自己去'攀登'去'挖掘'。"啊,看到这里,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样的一节课将肯定会成功的,是会令学生兴趣盎然的一节课,是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一堂课。例如,我在教《杨桃》这一课之前,我先认真分析了教材,再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到水果店买了四个杨桃,每个小组分一个,再让各小组讨论:看到杨桃,你想提什么问题?然后我再根据学生的提的问题整理出来,进行加工,设计了一系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接触面有关的问题。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是让学生兴趣盎然的一节课。记得下课了,我要到楼上的办公室了,但他们还跟着我走上台阶说个不停呢!有个老师看到了笑着对我说:"你看这几个孩子还跟你难舍难分呢!"
2在游戏中培养专注力引发学习兴趣
儿童心理学表明: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单纯的语言学习中,既浪费部分时间,还易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反感。
小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控制,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与兴趣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快乐"中求知。例如让他们在游戏中训练专注力,让他们在活动中求知就是很好的方法之一。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多向思维。我就利用这一点,将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于游戏中,把知识和趣味融为一体,注意让学生在各种游戏(如,猜字谜、接着编故事、看谁说得多、词语接龙等)中慢慢地接受语文并对学习语文感兴趣。
3利用画面唤起学生情感的体验
教师用生动的形象、亲切感人的语言,或描述意趣横生的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人物、事件与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动作画面,让学生戏剧般地进入角色,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其思维的火花,促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富饶的西沙群岛》写的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那里景色迷人,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许多人被她的美丽所迷倒,许多人为她有这么丰富的物产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教学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出示了课文中描写鱼的那段的画面,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真正体会到西沙群岛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美丽风光,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同学门带者对'美'的向往进入了课文的阅读,学生很快地掌握了课文的内容。看者画面也很快地把描写海底的鱼多的那一段背下来了。
4获得成功引发学生快乐的情绪
学生的成功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希望获得成功的机会,二是希望胜过他人。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经常遭遇挫折的学生更需要获得成功的机会,而成绩较好,经常体验成功的学生则更希望自己胜过周围的人。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为了让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的学习任务,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优势。在一次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时,我们班有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小鸟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就让他《为小鸟写广告词》,他二话不手就动起笔来。还有一个学生平时很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当我了解到他家的小狗最近得病死了以后他很伤心的时候,我立即结合保护动物的话题让他谈一谈他家的小狗。当他在自己的习作中含泪写道:"俗话说'死猫吊树头,死狗让水流。'可我不想让我的小狗的尸体被水流走,我要把它埋葬,这样一来我们的环境才不会受到污染。"看到这样的文章,我激动不已,于是我立刻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把该生的习作从电脑中打出来,并在班上念,最后把习作贴在学习园地上。这次习作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了,在这种成功的满足中,他的积极情绪保持了好长时间,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这确实是一个多么成功的案例。
参考文献
[1][1]《语文课程新标准》2011版.北师大出版社.
[2]《激发兴趣出版社》2000年版.刘显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了解语文,学习语文
【摘 要】要学习语文,首先得了解语文。了解语文的含义,了解语文的构成。关于语文的含义,好多大家都作了说明,本文作者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即“语,指语言,包括字词句;文,指用语言连缀组织起来的文章,一篇文章包括内容、思想情感、手法。内容又包括思想方面的,文学方面的,美学方面的,文化方面的,甚至科技方面的等等”。然后逐一论述语文的魅力,以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关键词】语文 内涵 字词 情感
一、什么是语文
1962年,叶圣陶曾说过:“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放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还有一种是“语言文章”说。它是把“语文”解释为“语言与文章”。1950年6月出版的《初中语文》中的《编辑大意》中说:“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个方面。”这些理解,自有他们的道理。这里,我谈谈我个人的理解。以上两种解释,都不太科学,说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有交叉的,不好彻底分开。把语文理解为说出来的和写出来的,可说出来的也可以是文章的。为了好教学,我把语文理解为:语,指语言,包括字词句;文,指用语言连缀组织起来的文章,一篇文章包括内容、思想情感、手法。内容又包括思想方面的,文学方面的,美学方面的,文化方面的,甚至科技方面的等等。
二、语文学什么
明确了语文的定义,下面我们来讨论语文究竟学什么。
1.学字词
①学字音——优美的音乐
我们祖国的文字,有着优美的音节,每个字有基本是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四个音调,或平,或扬,或转,或去。要是读准了,抑扬顿挫的,很有节奏感。再加上轻声、儿化和变音,又增添了朗读者的语气,轻声使朗读轻柔,儿化使朗读亲切,变音使朗读有趣。
读四字短语,读的时候发准四声,显得抑扬顿挫。很是动听。另外,朗读文章的时候,我们还会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读出轻重缓急,将情感蕴含其中。你会感到,中国的语言,中国的文字,真的很美妙。例如:朗读《济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段话,读得轻柔一些,将可爱的济南,秀气的济南读出来,你会觉得朗读真是件快乐的事。
②学字形——端庄典雅的形象
中国的汉字,有着其它文字无法比拟的美好形象。外形方方正正,显得端庄典雅,而内部又有奇妙的变化,或横,或竖,或撇,或捺,或直钩,或弯钩。犹如一个内秀外美大家夫人。也因为这样的字形,中国还发展起来一门特殊的艺术——书法艺术。各个书法大家的书写,以汉字方正的形态为基础,再融入个人的理解和情趣,将汉字字形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吸取前人书法精华,独创一家,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他的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颜真卿的书法,有端庄秀美、一笔不苟的小楷;有笔力万钧、气势磅礴的大楷;有起伏跌宕、笔墨淋漓的行草。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境界开阔。
所以,我们没理由不写好我们的汉字,书写的时候,首先是将每个字写周正,然后再融入自己的个性和情趣,将书写赋予我们的生命和情感,学习汉字就是一件快乐的事了。
③学词义——丰富的文化底蕴
世界上很多文字,是只表读音,不表含义的。中国的汉字的又一特点,可以表音,亦可表义。每个字里,不单有表面的直接的含义,还会有深层的丰富的内涵。例如,永垂不朽的“垂”为什么不是“锤”,因为永垂不朽是指永远流传不腐烂的意思,“垂”,是流传的意思,而“锤”没有这含义。“坦荡如砥”的“砥”为什么是这个砥,因为是指坦荡的心胸要像磨刀石一样平,而不是底部的“底”。下面很多词,都不能写成别的字,因为它有特定的内涵:
不可名状(说出)?摇微不足道(值得)?摇不能自已(停止)?摇拈轻怕重(挑拣)?摇触手可及(达到)
精益求精(更加)?摇甘拜下风(甘愿)?摇人云亦云(说)?摇安然无恙(病)?摇深恶痛绝(痛恨)
2.学句子
①学习句子规范的表达
人活着,首先要活得健康,然后才活得美丽。句子也一样,首先要规范,然后才求漂亮。所谓规范,就是表达时不能出现语病,有语病了,就不能准确地表达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甚至会错误地传达我们的本意。
所以,我们学习句子,首先要学会规范使用句子。
②学习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
所谓“简明”,即语言“简要”、“明白”。“简”的要求:①所说的话应该包含交谈的目的所需要的信息;②所说的话不能超出需要的信息。“明”的要求:①语言不能晦涩;②话语不能有歧义;③避免罗嗦;④要有条理。概括起来说,简明的要求就是:第一、要表达必要的信息,使用相应的简练词句,没有多余的信息及其词句;第二、词句表意明确,没有费解的词句;第三、根据语境决定详略,没有详略不当的毛病。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和可理解度。
所谓“连贯”,即上下文之间要有明显的联系,话题要统一,陈述对象尽可能保持一致,句子的组合与衔接要自然。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共同的话题、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衔接与呼应,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连贯,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的常考点。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有人通俗地说,所谓得体就是根据需要说相应的话。这的确是很有道理的。
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较高要求。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总之,它牵涉的问题很多很多。
③学习优美的表达
学习句子做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了,很多时候,我们还需要让句子优美些。人要漂亮,我们可以用好看的服装来加以打扮;句子要漂亮,也需要我们用很多方式来润饰。
让句子结构优美。例: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红粉佳人倚门望,望眼欲穿;白衣秀士踏月归,归心似剑。”
“走东西,只因为情未了;闯南北,却道是意相随。”
这些句子,用对称的结构,第一句道出读书需刻苦和坚持,文章得写实在道理,第二句表达久别恋人渴盼相见的急切心情。第三句,写出了恋人为爱情而不顾走东西闯南北的坚贞。这种结构,既表达了内容,又朗朗上口。
让句子形象优美,我们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例:
“盼着云来,以云絮的温柔擦拭青春的泪滴;盼着雨来,以雨滴的关怀融化青春的烦忧;青春,是诗是酒是音乐是花蕊是激情。走进青春,你就走进了人生最浪漫的季节;走进青春,你就走进了世间最迷人的驿站。”这里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青春期烦恼却又美丽的特点表达得鲜明优美。再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句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写荷花,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如明珠”,写出了荷花晶莹剔透,美丽如“星星”,写出了荷花在朦胧的月色下若有若无。
3.学文章
拿到一篇文章,很多同学像猫吃团鱼——找不到头,分析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文章无外乎包含三方面:一是内容结构的解读,二是思想情感的感悟,三是写作手法的赏析。
①学内容,感受形形色色的生活画
文章的样式千千万万,包含的内容也是方方面面。
有时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令人赏心悦目;有时是内涵丰富的大文化,让人大开眼界;有时是别样的人生,感觉到认识他真好。
②学思想情感,洗涤灵魂,顿悟人生
有些文章,让你获得情感体验,洗涤你的灵魂;有的文章,让你获得思想启迪,从而顿悟人生。
③学写作手法,欣赏能工巧匠的艺术
好文章的作者,都是构写文章的能工巧匠。学习了文章的写作手法,我们就不但知其然,还会知其所以然。文章构写的手法很多,有抒情的手法,有描写手法,有内容表现的手法,这里就不一一讨论了。
认识语文,学习语文,爱好语文,你会感受到发自内心的舒畅,我们祖国的文字,是最优美的文字;我们祖国的语言,是最优美的语言。让语文成为我们每个人生命的一部分,成为我们一生的伴侣。
作者单位:贵州绥阳县绥阳中学。
Copyright@2016 版权所有 期刊论文
期刊论文-职称论文发表权威咨询平台
网站地址:http://m.xxtbw.com/ 冀ICP备202201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