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我们应善于从生活中、周围环境中、各种媒体中捕捉数学知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初二数学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浅谈初中数学教师的数学观与数学教学
摘 要:数学教师是数学学科新课程最直接最关键的实施者、开发者、使用者之一,数学教师除了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之外,还应树立科学的数学观,理清数学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数学观 数学教学 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初步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 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一代新人。而数学教师是数学学科新课程最直接最关键的实施者、开发者、使用者之一,其自身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以及人格魅力会对数学学科新课程教学效益产生正相关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师除了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之外,还应树立科学的数学观,理清数学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数学教师应认识数学本质,树立科学的数学观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什么是数学,数学的本质是什么以及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创新精神等问题缺乏清楚的认识。从宏观讲,认识数学首先得认识数学的本质,也就是数学是什么的问题。因为数学的本质问题是学习和研究数学所不能回避、首要的和最基本的问题。虽然这一问题至今没有完整的答案,但无论是数学学术专著,还是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都把数学的本质问题放在开篇的位置。当代对数学本质的较为普遍的描述是: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数量关系、模式和秩序的科学。
数学是人类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能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 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 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 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人类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是掌握自然的一把钥匙。
二、数学教师应认清数学的 教育形态,树立新课程理念下开放的数学教材观
像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种形态一样,数学有原始形态、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三种基本形式。原始形态是指数学家发现数学真理、证明数学命题时所进行的繁复曲折的数学思考。它具有后人仿效的历史价值。数学的学术形态(科学数学)是一个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理性思辨系统,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运用符号和逻辑系统对抽象模式和结构进行严密的演绎和推理,各部分知识紧密 联系,形成严格的科学体系。数学的学术形态的基本特征是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统一性、系统性、形式化和模型化。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等原因,不能用数学的学术形态和学生直接交流。数学的教育形态(学科数学)是教育专家或教师依据教育学、 心理学原理,依据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生活背景等,把数学的学术形态适当返璞归真,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回到数学家当初创新发明的状态,把数学的学术形态知识的线性排列“打乱”,融合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融合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融入教师的理解,对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裁剪、充实、活化教学内容,赋予数学知识新的意义、价值。这样就把数学的学术形态激活,使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和容易理解的数学的教育形态。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就要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并且用生活化的语言表现出来;要把数学融入到本土社会、自然、历史、 政治和生活中去,从而使数学具有现实生活的原汁原味,从而形成具有民族色彩、乡土气息浓厚的数学。
三、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让数学回归数学的教育形态,关注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而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水源的问题。数学的本源从逻辑上说是数学的逻辑起点,即数学产生、发展的源泉。学习数学就是要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的教育形态。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汇点、 网络点、关节点、联结点。从而探寻数学的本源,理解数学的本质。数学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源于社会。人是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中的,认识、理解和体验数学就是要探寻数学的生活、自然和社会本源。
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的数学观,对教师实施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至今天仍处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两难境地之中。但是,我相信:我们只要具有新课程理念与科学的数学观,拥有较强的数学教学创新实践能力,就一定会有信心,有能力在追求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与素质提升之间实现最佳平衡。
参考文献:
[1]上官子木.《创造力危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黄晓学.让鲜活的思想在数学课堂中流淌[J].数学教育学报(天津),2005,(14).
初二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和对策
【摘要】初中数学出现两极分化是一种危险信号,预示着部分初二数学学困生面对初三难度更大的数学学习会有放弃的可能,而数学在整个初中学科中地位显著,所以初二学生一旦有放弃数学学习的心理将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避免初中数学两极分化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产生初二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提出了避免两极分化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 两极分化 原因 对策
从每年各地统计的数据来看,进入初二的学生,数学学习两级分化呈现出较严重的趋势,数学学困生所占比例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也影响着中考的成绩。初中数学出现两级分化是一个危险信号,说明部分学生数学能力已跟不上数学教学进度,而接下来的初三数学教学难度会进一步加大,部分学困生有可能面对越来越艰巨的学习任务而放弃数学学习。而数学在整个初中学科中地位显著,放弃数学学习的后果可想而知。所以,避免或减少数学两极分化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形成初中阶段数学两极分化有一些什么原因,如何有效避免初中数学的两极分化,有哪些可行性措施和策略可以避免初中数学的两极分化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初中数学实践,现谈谈在此方面的点滴感悟,希望能对抑制初中数学的两极分化带来一些启示。
一、初中数学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
初中数学出现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限于篇幅,这里无法一一罗列,但有三方面的原因是不能不被提及的,这三方面的原因分别为:一方面是因为初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有的随着成绩的稳中向好而加强,而部分数学学习困难者面对越来越多的困难和压力而数学学习的步伐无法跟上队伍,成绩也呈现大幅度的下降趋势,且兴趣也越来越谈,学习数学的激情正在消退,产生了数学厌学心理;一方面是因为学困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不够全面、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也没有形成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所以就打退堂鼓,产生放弃的心理认同;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个体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无法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这些都是制约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二、避免初二数学两极分化的办法
1.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要形成提前完成预习,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不二法门,初二学生应在数学新知识接受之前提前预习,除了提前对数学课程进行学习外,每天晚上都应预习第二天的数学知识,课堂上才能更好的听讲,有更多的收获。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重视课内的学习,要在课堂内寻求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教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的有哪些出入。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教师所讲的数学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要独立完成每一道数学作业,勤于思考,不懂即问,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每个阶段的数学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数学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2.熟悉各种数学题型,勤于练兵,提炼数学解题技巧
千锤百炼才成钢,数学学习也一样,只有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劈波斩浪,迎头搏击,才能立于潮头。所以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要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要从简单的题型开始,以数学教材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在自己的错题集写出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加深对错误题的认识,提高免错能力。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往往在考试中会暴露充分,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3.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各种数学考试。
数学考试是检验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进入初二阶段,数学考试也会有一些适当的增加,但每次考试成绩也只是代表一个阶段的成绩,无法代表整个初二学年的成绩,每个阶段学生的努力会刷新每一次成绩,只要努力成绩是可以提高的。学生对待考试要有良好的心态,不以一次成绩论英难,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情绪稳定,思路正常,要克服浮躁情绪,对自己要有信心。在考试前要做好考前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试时去提高解题的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争取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发挥正常甚至发挥超常。
三、对待初中数学两极分化中的学生应采取的措施
虽然我们避免两极分化,但初中数学的两极分化不会因我们的努力而完全阻止。那么在两极分化后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采取一些措施防止两极分化的拉大。如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表扬鼓励。数学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学困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对待数学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数学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对数学学困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数学学困生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思想不集中,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等。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要有意识地出一些比较容易的数学题目,培养学困生的信心,对他们知识薄弱的地方要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数学学习上总比别人低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进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初二数学学习中出现两极分化是必然结果,我们不必大惊小怪,要理性面对,并想方设法缩小差距,认真做好培优转困工作,只要我们注意方式方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就一定会收到缩小两极分化的良好效果。初二数学教师任重道远,期待着都能勇挑重担,一往直前地把缩小数学两极分化工作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行动中。
【参考文献】
1.石燕宁:农村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2.19.
2.张占武:初中数学差生的学习障碍成因分析及转化[J],《吉林教育》,2010.2.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三中学)
上一篇:关于诚信的议论文范文
下一篇:初级历史小论文怎么写
Copyright@2016 版权所有 期刊论文
期刊论文-职称论文发表权威咨询平台
网站地址:http://m.xxtbw.com/ 冀ICP备202201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