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正文

  “学习单”是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策略指导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教学目标,围绕有关主题,由教师预设的导学方案,是教师上课思路的体现,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线索。学习单不同于普通的课堂练习,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任务驱动教学。

  怎样的预习才是有效的?这需要教师通过切实的指导,逐步让学生养成一种预习的习惯,掌握预习的方法,获得预习的能力。而告诉学生一些“预习要诀”就是操作性很强的方法。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设计了“读、画、标、注、查,预习课文棒!”这样一个学生很容易记住并可操作的预习单。

  上述学习单既是学生预习时的凭借,又是教师了解学生新知的探测仪。课堂上,教师辅导学生的初读就会有的放矢。

  每篇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是学生进行预习时很好的“拐杖”,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这根“拐杖”,带着问题来学习,目标更明确,指向更清晰。围绕“阅读提示”,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的主旨。如《绝招》一课,课前有一段这样的提示语:“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几个孩子都比了哪些绝招。”有位教师围绕课前提示语设计了这样一份“课前预习单”:

  这份学习单以“三读”为主线,既突出读的分量,又发挥读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致内容。同时,还鼓励学生运用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与同伴交流等方式自学生字、新词,教师适当进行检查,此乃略读课教学的第一步。这样,围绕“阅读提示”,力求引领学生借助学习单将课文读通,并能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清晰梳理文章脉络。

  为保证略读教学的语言训练效果,教师需寻求训练点与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提挈主线,聚零为整,整体把握。如《找骆驼》一文,有位教师根据连接语中的两个问题——“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设计了以下学习单:

  略读课文教学中应该有必要的仿句、小练笔、拓展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写法特点的同时实现读写结合。在综合性的语言训练过程中,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对文本语言的积累,还有语言形式、文本结构、表达方法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学生跳出了文本,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更灵动的思想和更丰富的表达。

  三胖、二福表演完了,都把目光投向瘦小的我。我的鼻尖________。我想了一会儿,站起身,面对大树,两只胳膊________,脚掌________,不料,二福立刻还我个________。

  (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用动作、神态、表情表现小柱子比绝招失败时的失落心情,写出小柱子第二次比绝招时的高兴心情。)

  这三份学习单的设计,很好地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学语言、用语言的目的。第一份学习单立足文本,是对第一次比绝招失败的回顾,也是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是对课文的归纳。第二份学习单展开联想,情景再现,走近人物,是语言运用也是对人物的评价,高于文本。第三份学习单是方法渗透,学法迁移,丰满人物的形象,让学生明白,从动作、神态、表情同样可以写出人物的心情,是主题提炼,走出文本。

  为课外阅读引路,最后目标也指向独立完成的课外阅读,才是阅读教学的主旨。略读课文教学设计更应考虑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让其展现才能,张扬个性。

  在《大瀑布的葬礼》教学结束时,笔者设计了以下学习单,把学生引向了课外阅读,让学生课内的学习有了操练的地方。

  1.这一次特殊的葬礼唤起了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我也想设计几条“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宣传语,号召大家积极参与环保:________。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教育理论』浅谈青少年素质教育

下一篇:『教育理论』例谈小学语文“三度备课”的探索和实践

相关推荐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