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技巧 > 正文

 关于农产品方面的论文怎么发表?在哪里发表?主要的读者受众层面又有哪些?农产品论文发表要注重一些怎样的格式?都是值得读者和作者注意的地方,下面的一篇范文就可以跟读者朋友们一起交流一下,来深刻的了解农产品这方面论文的一个写作问题。

  为了便于调研工作开展和调研报告的撰写,在正式开展调研工作前,对“优质特色农产品”这一概念进行了初步定义。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对京郊农产品的深入了解,同时参考国内外有关特色农产品或优质农产品的相关研究文章后认为, “优质特色农产品”,简而言之就是既优质又有特色的农产品的总称。其中,“优质”是指农产品“品质优良”和“安全可靠”,“特色”是指“特点突出”和“风味独特”等。总体而言,共包括“食用农产品”和“非食用农产品”2大类。一般而言,主要是指“食用农产品”。老百姓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述,即“特产”或“土特产”。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 从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层面来看,把发展特色农产品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早在2003年,国家农业部就发布并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2007年,发布实施了《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2014年,再次进行修编,发布并开始实施第3期《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通过前两期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培育了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推动了“一村一品”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农业生产力的布局。新修编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完善布局、突破制约、升级产业”为主线,重点发展10类144个“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和专业村(镇),做精做强“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实现农民的农业经营收入稳步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产业基础。

  1.2 从促进京郊新农村建设来看,“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承担着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任务 “优质特色农产品”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地方的优势主导产业和特产,是特定地域,特定气候自然条件下,所生产出的风味独特的最佳农产品。一般经过长期的生产和发展历史,被社会广泛认可才能获得“优质特色农产品”(特产)称号。这些“优质特色农产品”一般具有如下特性:一是社会认可度较高,在消费者心中具有良好的口碑,如“平谷大桃”“密云水库鱼”等;二是产品品质较高,风味独特,个性突出,如“大兴庞各庄西瓜”“北京板栗”等;三是能够实现优质优价,售价比同类普通农产品高出很多,如“昌平草莓”“小汤山蔬菜”等;四是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但多数地域特色明显而规模并不大,如“樱桃沟樱桃”“京西稻”等。因为“优质特色农产品”具有上述这些特点,是在独有的条件下生产出的特产,一般都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占当地农民收入的比重较高,对当地农村经济的贡献也较大。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做好“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1.3 从北京市农业产业发展来看,大力发展京郊“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是实现都市型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北京市在《关于北京市农业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京政农发〔2007〕25号)文件中,明确了北京农业区域布局为“五个农业发展圈层”,提出要“逐步减少普通大路农产品生产,注重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特别重视中高档唯一性和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京政农发〔2012〕14号)中,明确以“高端、高效、高辐射”为标志,实现“农业产业特色、高端、高效”,明显提升“农产品生产供应保障能力”,加快形成“生态优良、环境优美、产业优势、产品优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1.4 北京市农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切实发展壮大京郊“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2014年,为落实在新形势下中央对北京市的发展新要求,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京发〔2014〕16号),明确提出新阶段北京市农业要“调粮、保菜,做精畜牧水产业”的工作思路。全面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确保首都“菜篮子”农产品的有效供应,确保农业高端高效,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农民收入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上一篇:职称论文发表的质量对职称评审的影响意义有多大

下一篇:如何撰写和发表科技论文

相关推荐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