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百科 > 正文

有关中医诊断学毕业论文写作,下面就会小编收集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中医诊断学毕业论文写作范文篇1: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和疗效


  凡是在行经前后或在行经期间出现周期性腹痛、腰酸、下腹坠胀甚至出现病痛晕厥或其他不适并影响生活和工作的称为痛经[1].痛经是青春期的常见疾病,也是女性的多发病。在当下由于痛经发病率较高,引起人们的谨慎关注和重视,然而对于痛经的病因当代医学尚未完全阐明,并且治疗方法多元,但尚未有满意的疗效[2-3].随着中医在生活中被大家广泛认可,中医治疗痛经也是医学者多采用的方法,并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因此中医治疗痛经在临床上凭借着显着的疗效,引起世界医学对中医治疗痛经的广泛关注和研究[4].


  在医学上痛经被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是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痛经。原发性痛经较常见[5].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增加有关,同时也受精神、神经因素影响,思想焦虑、恐惧及生化代谢物质均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盆腔疼痛纤维[6-7].继发性痛经多数伴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宫颈狭窄、子宫肌瘤(特别是黏膜下子宫肌瘤)或安放宫内节育器等。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此病的诊断主要是寻找原因,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发病年龄、疼痛开始及持续时间、疼痛的性质及程度、有无逐渐加重史,月经血流出情况,注意有无精神过度紧张、过度劳累和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并做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8].


  痛经的疼痛感多从月经来潮后开始,也有出现在来潮前12 h;痛经疼痛最剧烈出现在行经的第1天,一般持续2~3天后痛经的症状会有所缓解;疼痛的轻重程度也有所不同,严重患者呈痉挛性;疼痛的部位位于耻骨上,会向腰骶部和大腿内侧放射。严重疼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腹泻等症状出现,情况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甚至导致昏厥或虚脱。妇科检查无异常情况[9-11].


  2 临床特点


  ①原发性痛经在青少年期常见,多在初潮后6~12个月发病,无排卵性月经一般不发生痛经;②痛经多于月经第1~2天出现,常为下腹部阵发性绞痛,有时也放射至肛门、腰部及阴道,疼痛程度也多变异,可表现为轻微痉挛性疼痛,严重时患者不能忍受,在疼痛感剧烈时会有头昏出现、低血压、面色苍白及出冷汗,严重者甚至会昏厥[12].


  也有患者在经前l~2天即开始下腹部疼痛。月经来潮时加剧;膜样月经患者疼痛剧烈,一旦排出后疼痛迅速减轻;③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2.1 鉴别诊断


  由于月经期盆腔充血,盆腔及其周围脏器原有的病变(如膀胱炎、结肠炎、阑尾炎等)症状加剧,易与痛经混淆,应注意鉴别。


  2.3 病因治疗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保持身心适当休息;宫颈狭窄者可行宫颈扩张术。


  2.4 中药治疗


  以活血行气、散瘀止痛为原则,宜用少腹逐瘀汤加减。


  3 结 果


  古方记载,痛经的基本病机为淤结胞宫,经血流通受阻碍,以致"不通则痛",故治疗应以通为主要治疗目的。


  对于本病而言,中医疗法众多,临床具有较好的疗效,本病的病因繁多,病机较为复杂,有虚有实,虚有肝虚、胃虚、脾虚之分,亦有气虚血弱之分,实有寒凝、血瘀、气滞、湿阻之别,且常因实致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相互为患。在临床上应详查患者的病情,谨守病机,辩证论治,进一步提高疗效,缓解患者的疾病痛苦,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3].


  4 结 论


  原发性痛经有虚实之分,实者多由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温热蕴结,致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虚者多为肝肾亏损、气血虚弱致使精亏血少。冲任失养,不荣则通。痛经是以腹痛为主症,本病治疗主要以调理气血为主,具体实施时应标本兼治,通过缓急止痛以治标,平时辩证求因以治本。经前、经期冲任二脉气实血虚,易生阻滞,制宜理气活血、活血以行滞,经后血海暂虚,治宜益气养血以补虚。


  痛经在当下生活中已经成为很多女性所面临的问题,在治疗的同时也要注重平时生活及饮食习惯,为身体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 芳。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痛经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5(11):1502.


  [2] 曹惠英。综合治疗原发性痛经58例临床观察。光明中医,2012,(21):16-17.


  [3] 武步涛。自拟温经活血止痛方治疗痛经46例。中医研究,2011,19(1):4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学报,2012,4(2):70-72.


  [5] 乐 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380.


  [6] 欧阳惠卿。中医妇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96.


  [7] 齐津丽。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辽宁中医杂志,2012,33(3):323.



  中医诊断学毕业论文写作范文篇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临床路径探讨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 ,既往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科最常见出血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 ( 4 ~5) /10 万[1].目前,现代医学对 ITP 研究较多,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脾切除术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手段,但存在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弊端。多年来中医治疗 ITP 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中医临床报道多为自拟方、个案报道或临床经验总结,无法保证疗效重现性。因此建立统一的辨证分型和疗效评定标准,设计合理有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成为治疗ITP 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即是探讨 ITP 的中医临床路径,指导临床诊疗行为,降低住院总费用,减少平均住院天数,增加床位周转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在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提高临床疗效,为患儿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实现"同病同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现报道如下。


上一篇:医学论文网综述的三种写作方法

下一篇:科技论文写作范文3篇

相关推荐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