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百科 > 正文

日本文学研究论文如何写作?本文提出的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模式主要借鉴了学术论文的基本模式,仅仅针对日本文学研究而设计,强调写作的逻辑性与连贯性,在细节方面经常有过度严格的规定,读者宜自行斟酌处理。以本模式为参考写作论文,总字数务必限制在9000至12000之间。总字数的计算一般包括脚注中文字的字数,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包括或不包括参考书目中文字的字数,但一般不包括摘要、关键词及附录中文字的字数。

 一、论文标题

  1、建议将论文标题分割为正标题和副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至少应该由四个名词(或词组)组成,其中三个是普通名词或专有名词,一个是动词的名词形式。
  2、三个普通名词或专有名词的作用是将论文所要讨论的内容细化。
  3、动词的名词形式应该能够表示出该论文的研究方法或者切入方向;在理想的情况下,该动词的名词形式应该能够暗示论文所采用的理论构架或结论大致的范围。

  二、摘要

  1、摘要的总字数不宜超过250字,一定要少于300字。
  2、摘要的第一句应该使用更为准确的语言将论文的标题重复一遍,并尽量写明标题中每个名词的准确意思。
  3、摘要的第二、三、四句(假设论文除前言和结论外只有三个小节的话)应该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论文每节的内容,但尽量避免直接引用前人的文字。
  4、摘要的最后一句应该给出论文结论的大致方向或范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或许可以考虑完全说破论文的结论。

  三、关键词

  1、关键词一般需要4个或7个名词;形容词尽量不要出现在关键词中。
  2、关键词一般可以包括论文标题中的名词。
  3、除论文标题中的名词之外,其它的关键词一般是论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专有名词(或词组),一般也可以是人名、书名、官职称谓、地理位置等等。
  4、每个关键词不宜超过五个字的长度。

  四、前言(或引言)

  1、前言的第一段需要说明本篇论文的研究意义。
  2、前言的第二段的第一句话应该直接说明选题的原因(在这句话中最多可以使用两个逗号)。
  3、前言的第三、四、五段是关于前人研究的文献综述,需要按照逻辑顺序,由大到小叙述前人相关研究的范围、内容和主要观点,并最终落实到自己论文的切入点。
  4、写作文献综述务必要有自己对于前人研究成果的评论性的句子,绝对要避免简单的资料堆叠。

  五、正文的节、小节、段落

  1、假设:正文分为三节,每节分为三个小节;用简练的语言为每节和每小节起小标题(以名词为主),且一般不需要副标题。
  2、使用前人诗句作为小标题是学术论文的大忌;绝对不要引用前人诗句作为论文的小标题。
  3、每一节的第一小节都应该是综述性的:介绍本节主要要讨论的内容、要解答的问题,或者是解答问题的方法、角度等。
  4、每一个段落的第一句话都应该能够清楚地展现该段落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5、作者在具体写作时应该做到:当读者阅读了每一个段落的第一句话之后就能够对于论文的具体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6、检查句与句之间是否存在逻辑断档的方式同此理。

  六、结论

  1、结论的第一段应该以概括性的语言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每一节的内容应该用一句话来概括。
  2、结论的第二段是对第一段内容的提升;应该适当涉及一些基于文章内容、但超越了文章内容的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整体学科的发展有何意义。
  3、结论的第三段(以及之后的几个段落)即自由发挥,可以在第二段的基础上,涉及一些与文章内容无关的问题,但通过逻辑的推理,将无关的问题和文章内容本身相联系。
  4、文章水平的高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论的第三段(以及之后的几个段落),而其根本前提则是之前的所有推论在逻辑上没有漏洞。

  八、参考书目

  在研究过程中被阅读过,但没有被直接或间接引用的文献是不能放入参考书目的。

  九、附录

  附录中收集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类:一、原始文献的分类整理或翻译,二、基于原始文献归纳总结出的数据图表,三、与本论文有间接关系的专题论述。

  十、文档格式

  1、此文档格式参考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2、论文题目:三号黑体字。
  3、摘要、前言、结论、节的标题:小三号黑体字(Word文档“段落”中的“大纲级别”为第1级)。
  4、小节的标题:四号黑体字(Word文档“段落”中的“大纲级别”为第2级)。
  5、正文:小四号宋体字(英文为12号 Times New Roman字体)。
  6、引文:小四号楷体,悬挂缩进。
  7、脚注:五号宋体字(英文为10号 Times New Roman字体)。
  8、行间距:1.25倍(注意:一定要在Word文档“段落”中取消对于“文档网格”的定义)。
  9、空行:前言、结论、每节结束后空一行;每小节结束后不空行;段落之间不空行。
  10、对齐方式:除论文题目为“居中对齐”之外,一律为“左对齐”(包括各级标题、正文、引文、脚注)。
  11、页边距:每一页面的上边距和左边距侧(订口)分别留边25mm,下边距和右边距(切口)应分别留边20mm.

  其次,日语文学研究论文的写作过程
(一)选题(创新价值)

  所谓选题,指的是对研究课题的选择。一个研究者的学术选题与他的学术兴趣、学术性格有关。对于一个擅长宏观把握的研究者来说,他可能更乐于选择文学史研究以及社团、流派、思潮和创作群体研究;对于一个艺术感受力较好,文体意识较强的研究者来说,他可能更乐于选择作家作品研究和文体研究这样的方向。研究方向的选择只是为选题圈定了一个大致的范围。当这个大致范围基本确定之后,才可能进入具体课题的选择。

  课题选择必须考虑这样两个因素:
  一是研究者对这个课题的积累,如果研究者在其研究课题方面没有深厚的积累,其研究就很难持续完成,他可能会有一些看似新鲜的见解,但他缺乏详实材料的有力支撑,由于对该课题缺乏真正的了解。他的那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不过是思想的浮萍,因没有深扎在学科土壤中的根脉而无法长成思想的参天大树。
  二是这个课题是否还有研究的空间,是否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者是否能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中表达出创造性的思想。因为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则是创新,重复研究在学术上完全是一种无效劳动。也许一个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思想,但如果这个思想已经被前人表达,那么,无论这个发现多么重大,发现过程多么独立,其价值也只能是零。

  (二)收集材料(实证方法)

  学术研究的价值规则是创新(有些学术研究还追求实用)。学术研究的方法规则是实证和逻辑。所以,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紧接着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收集材料和消化材料。研究者的所有观点、结论都来自对材料的分析,研究者的所有观点、结论都有赖于材料的支撑。
  对于日本现当代文学研究而言,任何课题的研究都必须包括至少三方面的材料。一是与课题有关的文学理论着作。文学理论从思维层面决定了一篇文学论文的框架结构,从思维层面为文学论文提供了逻辑基础,从思维层面去确定和深化研究者的思考方向。简而言之,文学论文的所有论点的形成、论据的组织都是在文学的指引下完成的。二是其他学者在此课题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研究常常是在一个具有相当长度的学术传统中进行的。任何一个研究者都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研究,惟其如此,学术才能形成一个可以延伸的阶梯传统,研究才能在这样一个传统中向前发展,向纵深挺进,向高度升华。三是与这个课题有关的全部文学作品。因为文学理论为我们提供的只是思维方法上的东西,是我们的思维工具;他人的成果为我们提供的只是研究的途径、路标、参照,它们只是我们研究的辅助,而不是研究本身。我们的研究最终只能落实到文学现象尤其是文学作品身上。文学作品是我们从事文学研究最核心、最重要的实证材料,是我们从事文学研究不能回避的事实。

  (三)形成观点和写出提纲(逻辑结构)

  收集材料之后的工作就是消化材料,消化材料的过程就是形成观点的过程。所谓消化材料就是阅读、研究材料。阅读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自然会有某些感想或心得。学术观点通常是这些感想和心得的理论提升、理性升华。提纲的形成必须遵循逻辑规则。论点如果没有论据作为支撑无异于胡言乱语,论据没有逻辑的组织无异于散沙一盘。材料使观点变得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观点使材料变得生动鲜活有的放矢。惟有通过逻辑的推演才能使似乎散沙一盘的材料变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同样,也只有充满内在逻辑力量的论点、论据关系才成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框架,使学术论文成为一个周密的话语体系。好的提纲仿佛论文的蓝图,当蓝图做成,论文也就呼之欲出,伸手可及了。提纲又仿佛论文的骨架,提纲一旦形成,论文的基本思想就已经站立起来了。

  (四)论文的写作(赋予理论、材料、方法以生命的过程)

  当提纲完成,研究者就可以进入论文写作状态了。写作者将按照提纲标志的逻辑和结构将材料整合到文章中。如果提纲做得很好,那么,这时候的工作就犹如按图索骥,这样的表述似乎容易给人一种误解,那就是论文写作是对提纲设定的思维空间的一种机械性的填充。其实不然,即使有了一个很完善的提纲,论文的写作仍然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将材料在提纲的结构中水乳交融地统摄一体,这同样是一件颇有难度的工作。何况,一篇文章,不仅是思想的载体,同时也是语言的表达;不仅是语言的表达,而且还是文学的表现。思想、语言、文学将三位一体地表现在文章中。所以,将提纲转化为论文,是一个用语言激活思想,并通过文学作出最好表达的过程。所以,不要以为提纲形成就大功告成,其实,蓝图永远只是蓝图,要想矗立起一幢完整的建筑,还须我们付出最后的艰苦努力。

  (五)审美感受的挖掘

  以于非文学学科的学术论文,我们的讨论到上面就可以结束了。但由于这里讨论的是文学论文,所以,我们有必要作一点补充说明。
  客观的说,在所有人文社会科学中,文学这个学科是距离科学最远的一个学科。研究文学不仅需要理性思辨,同时也需要感性兴发。一篇完全不能体现研究者审美感受力的文学论文,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文学精神有所抵触的。对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解读、阐释不完全是一种理性行为,更是一种审美体验,一种艺术感知。这就是说,文学论文的写作,既是一个抽象思维的活动,也是一个形象思维的活动。它兼容两种思维。抽象思维仿佛血脉,确定其走向;形象思维仿佛血液,激活其生命。

  最后,日语文学写作的注意事项。

  1 . 日语文学毕业论文误区片面求新,偏离专业方向
  科学研究是以已知求未知,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创新性是日语文学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但这种创新要以专业知识为根基、为背景,不应片面求新,偏离专业方向,超越专业知识边界。
  2 . 日语文学毕业论文误区满足通说,缺乏学术价值
  通说即通行的说法,是被认可了的结论性意见,是前人的智慧结晶,它们大多反映在专业教科书里,是我们用以探索未知的理论工具。日语文学毕业论文选题应该着眼于通说不完备或难以自圆其说的方面,进行深化、扩展或争鸣。仅仅满足于通说,实际上是在炒冷饭,是在打死老虎。
  3 . 日语文学毕业论文误区贪大求难,脱离主观实际
  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分属于史、论、术等不同的层次,存在着大小难易的差别。史、论、术,即学科历史、基本理论、实践应用。
  4 . 日语文学毕业论文误区只顾眼前,忽视长远发展
  选题好比采矿,有贫矿和富矿之分。日语文学毕业论文中,所谓说不尽作家、作品仿佛是一座富矿,开采不尽。

上一篇:法学论文写作要领

下一篇:临床实验论文如何写作

相关推荐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