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唯尔(Elsevier)投稿编号定义
按照投稿顺序依次排列公司简介爱思唯尔提供信息分析解决方案和数字化工具,如ScienceDirect, Scopus, SciVal, ClinicalKey 和Sherpath等[4] 。其前身可追溯自16世纪,而现代公司则起于1880年,爱思唯尔出版2500余种期刊[5] ,包括《柳叶刀》[6] 《四面体》《细胞》[6] 。39000多种电子书籍以及诸多经典参考书如[7] 《格雷氏解剖学》等。每年共有350,000篇论文发表在爱思唯尔公司出版的期刊中,以及全世界最大的摘要和引文数据库Scopus等。爱思唯尔(Elsevier)是医学与其他科学文献出版社之一,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的研究数据来自爱思唯尔旗下的Scopus数据库,共有来自社会科学、物理、化学、数学、经济等38个学科的1776名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8] 。学术出版业巨头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单,本次国内共有1793位学者入选。[8]爱思唯尔服务的机构包含:QS世界大学排名[9]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 等。2018年,爱思唯尔出版的论文大约占全球学术论文出版总量的18%,引用占比25%[7] 。爱思唯尔提供了不同的开放获取与订阅模式组合,为世界各地作者发表文章时,提供不同的选择。无论爱思唯尔旗下期刊如何获取资金来源,所提供的内容均保证质量和真实性[12] 。
爱思唯尔投稿三四个月后可以撤稿么
已经发表的论文被撤稿,这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撤稿非常明确的表明了文章内容的是不可信的。在论文被撤后,任何试图使用或者引用文章里面的数据都应该非常谨慎。表面上看,撤稿的决定都是由期刊的主编或者编辑下的,他们是促成这个事情的主要成员。但实际上,撤稿的原因往往是非常复杂的。科研人员在科研出版中扮演的角色既是文章的制造者,也是文章的检查者。一篇文章被发现有问题,也可能是文章的作者自己发现了重大的错误,也可能是由其他科研人员在重复这个工作的时候发现了问题,这些人都有可能通知期刊的编辑要求撤稿。但实际上,编辑并不会都同意他们的建议。不管怎么说,撤稿对于期刊来说总是件影响不好的事情。在文章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把可以接受的人为错误和蓄意的学术不端行为区别开来。人为错误包含了:数据采集或分类出现错误;统计分析出现了问题,以及一些在同行评审中无法核实的信息出现错误。蓄意的学术不端行为则包括:一稿多投或者一稿多发;为了利益而制造或操纵数据;违反研究协议;剽窃以及把一份数据切成多篇文章的香肠文章等。人为错误可以通过纠正的方式来解决,如果文章存在姓名、地址和一些印刷等可以被纠正的错误,期刊可以通过再发表一个勘误通知来纠正。但是学术不端的情况就只能选择立即撤稿。一般来说,与选择最坏情况的立即撤稿相比,编辑更愿意选择纠正的方式,宁可让作者获利也不愿意选择冲突。但是近几年学术不端行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编辑在将来是否会改变策略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