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正文

  [摘要]本文以进口设备的前期管理、现场管理、维修管理、配件管理等关键过程为主线,论述了加强进口设备管理的重要性,随机配件的合理配置,严格维修管理制度,应用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推行设备故障总成件互换维修的方式,走设备维修专业化、社会化之路,优化备品配件库存等内容,以供企业高层管理者和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为适应的快速发展和满足科研需求,近年来许多企业陆续从国外进口了技术先进,价值较高的设备。随着引进设备数量的增加,如何用好、修好、管好这些设备,使其充分发挥最大效能,已成为工业企业管理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结合本人多年来对进口设备管理的研究,认为需要侧重控制以下关键环节。

  进口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调研、选型、招标、技术协议及合同的签定、安装、调试与人员的培训等工作,在做好进口设备前期管理主要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原始资料对于进口设备的管理、维护及人员培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应重视对技术资料的收集管理,特别是维修资料(维修手册、保养手册、设备结构图、电气控制原理图、气压液压原理图、大部件装配图、易损件清单等)的管理,技术资料是设备正确使用、合理维护保养、故障检修的重要指南,设备使用部门、设备资料管理部门都应配齐相关资料。另外,由于大部分进口设备的随机技术资料都是英文版的,应尽量做好技术资料的翻译整理工作,同时还应组织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译稿进行校对,对不规范的部分进行更改、完善,技术资料的翻译应力求准确完整,否则,会对进口设备的维护保养、备件选购造成许多不便。

  建立、健全进口设备技术档案对设备的全寿命管理至关重要,应对每台进口设备建立设备台账与备件清单,把设备的使用和故障情况进行认真记录,建立规范的档案制度,为进口设备的管理和故障修理提供必要的信息,为设备运行情况分析和制定故障修理方案提供保障。

  一般进口设备都随机配备有1~2年的常用配件,制造厂家往往很少去研究这些随机配件是否合理。在同制造厂家签定随机配件合同的时候,要认真研究随机配件清单中的配件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哪些量大了、哪些量不够、哪些是应该有而没有的,合理的随机配件既能满足设备前期维修工作的需要,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库存积压和资金浪费。

  保证进口设备安全、稳定、有效运行,必须对进口设备进行特护管理,减少进口设备的人为劣化,减少因缺乏保养而造成的设备故障。

  进口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要经过技术培训,懂得所操作设备的技术性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保养要求,在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请外方技术人员在现场对操作人员及相关设备维修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同时要求操作人员努力钻研业务技术,力求做到懂原理、懂构造、懂性能、懂用途,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准确及时地填写运行记录,及时发现和反映设备故障状况,积极参与到设备管理工作中去。

  根据实际需要,成立设备现场巡检小组,坚持工作到现场,加强对设备的现场监察力度,负责对设备的技术状况、运行状况、检修情况、备品配件的储备情况建立档案。并特别加强对容易引发设备事故的关键部位的检查,同时对日常点检工作要加强信息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设备的管、用、修工作配合得更加有序。

  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建立健全小修定保、封存等维护保养制度,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对使用单位下达年度小修定保计划,并督促使用单位认真执行小修定保计划,不符合标准的,不准投入使用。

  应把提高设备的效能作为搞好设备管理的最终目的。随着任务的不断增加,对于短时间内不能修好,将严重影响任务完成的设备。为了保证设备维修

  由于进口设备十分注重机、电、液等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对设备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积极寻求设备维修专业化、社会化的路子,摆脱因本企业维修技术力量有限造成的维修质量低下与维修工作滞后的困境。应同信誉良好、技术力量雄厚的外委维修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制定可具操作性的外委维修管理制度,以规范外委维修管理的程序,确保外委维修质量,同时建立完整的外委维修技术档案来长期跟踪检验外委维修工作。

  月度配件采购计划是根据设备维修人员所提供的设备技术状况、通常的设备故障周期变化规律,维修人员所提供的配件短缺信息、月度库存配件结存情况,再结合配件采购信息以及各类配件正常的采购周期来确定的。配件计划员应根据所收集的各类信息,准确地作出当月设备配件采购计划,力求配件件号准确、采购数量合理,备注说明清楚。按时上报月度配件采购计划后,配件计划员应及时掌握设备配件计划执行情况、配件到位信息,建立使用、采购、仓储之间快捷的信息反馈,保证检修配件的正常供应。

  首先,要结合实际,进行进口配件国产化可行性分析。根据积累的设备资料以及配件消耗记录、统计,掌握哪些是常用易损件,哪些是复杂专用件,再根据配件的结构、材质、性能参数,在综合价格、质量、交货期、使用寿命以及研制方的技术实力、信誉、服务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作出配件是否国产化的决定。

  进口配件国产化工作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工作复杂,应同制造方密切配合,尽量提高研制质量,做到数据准确可靠、结构完整合理。同时要敢于利用新技术,自主开发创新,以提升进口设备的内在质量。对开发成功的国产配件,同制造供应方建立互惠互利的长期合作关系,要求配件质量和供应周期稳定可靠;对试用期的配件应加强监控,掌握使用情况;对存在缺陷的配件,立即同制造供应方联系,反馈情况,共同研究缺陷机理,商讨解决办法。

  进口设备对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让进口设备发挥其最大效能,同时使运行成本、管理成本、维修成本又最经济。因此,必须引起企业领导者和专业人员高度重视。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教育理论』巧设悬念,激发探索欲望

下一篇:『教育理论』试论信息技术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相关推荐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