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正文

  我们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坚持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和组织,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全面而和谐的素质、鲜明的个性,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情需要、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的管理活动

  我们应承认:学生也有着人所具备的一切尊严和品格。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人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社会意义上的人,而不能只把学生视为未来的驯服的工具、恭敬顺从的“小羔羊”。

  就教师而言我认为在这方面应做到:第一,教师本人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要建立、健全现代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特别是建立正确的学生观;第三,处理好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的辩证关系;第四,教风民主、平易近人,师生关系要向健康型、和谐型发展,当师生之间发生分歧时,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权,要多反思自己的行为。

  要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的观念相当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应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要能够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承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服务者。学校好比是一间旅行社,教师只是一个“导游”,我们要让“游客”在畅游知识的海洋里感受到轻松、愉快。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又一项基本要求。

  教学活动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相互信任是师生建立朋友关系的前提。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任。这种信任,既包括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学生信任教师是有条件的,其一,教师要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其二,教师心灵的窗户要始终向学生敞开着。如果教师的心灵对学生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学生就不可能主动靠近教师,更不可能与教师交朋友。以上四种看法是辨证统一的。以人为本是建立正确师生关系的前提,民主、平等、和谐是建立正确师生关系的基础,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是正确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互相信赖是正确师生关系的根本保障。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教育理论』培养创新精神与激发学习

下一篇:『教育理论』现代大学的学术责任

相关推荐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