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正文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新的课堂教学,不管是公开课,还是观摩课,大都存在这样一个模式:今天我们分组合作学习,于是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教师出示问题后,各个小组分头嗡嗡地讨论起来,不过几分钟,教师叫停,继而是逐一汇报。其间也并无大错,几乎合乎教师的预料,偶尔某一小组有一小小的偏差,教师就会就此大做文章,追问这个小组,你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谁的想法同他们不同?其他组的同学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说服他们?完成之后便是“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我真为你们高兴”之类的表扬话,同时还夹杂着请为他们精彩发言鼓掌的声音,最后,就是回顾本节课,谈谈你有什么收获,如此等等。教学模式死板,没能较好地落实新课程提出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的目的。

  新课追求新的教学方式,但教学方式的选择一定要与这节课的本质内容相吻合,必须结合本节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具有个性化,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获取情感的体验。也就是说,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该讲的讲,该演示的演示,该练习的练习,该讨论的讨论,该合作时合作,该记忆时记忆,切不可为形式所累,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任何事物都以一定的形式出现,形式是内容的外地表现,不存在不具有形式的内容。但是外在的形式必须从属于内容的需要,为本质内容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到教材中的本质内容。

  重视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提倡解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依据课程标准所编写的多种版本的教材,在教学时也往往出示几幅图对学生加以引导,如:小明是这样做的,小亮是这样想的,小颖是怎样做的?你还有别的做法吗?于是乎,解法多样化成为现在教学中的亮点。

  再加上“多样化”做法的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又非常“精彩”,看上去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无形之中又为这样的课堂增加了新的“看点”。无疑挖掘题目的多种解法,也许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有所帮助,但要注意思维方法的层次性,重点强调一般方法。

  如何提倡解法多样化,而又能保证优化出一般的方法,不影响学生对后继内容的学习,并保证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必要的练习,是每一个课改教师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关键是把握好一个“度”,把握好多样化的“度”,做到适可而止,及时地优化出一般方法,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进行新课程改革,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生个性发展放到突出地位。这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角度讲都是了不起的进步。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课堂失控,教学效率低。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的肤浅的、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化,失去的却是教师有价值的引导,智慧的启迪,思维的点拨。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想;当学生的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引导启发他们拓宽;当学生迷途时,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实现主导与主体的和谐统一,保证课堂效率的真正提高。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执行者,教师要注意课堂生成资源,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鼓励学生对教材质疑和超越,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的教学资源中学习。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背离文本内容的现象。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分为有效生成和无效生成,对于那些无效的生成,教师要加以甄别,注意取舍。要选取哪些对本节内容有关的或相近的内容进行研究,决不能不顾文本内容,一味强调生成资源的重要性,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教育理论』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鼻炎与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评价

下一篇:『教育理论』浅论舞蹈在校园文化中的发展

相关推荐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