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正文

  学生的反思习惯能否养成,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没有解题反思的意识有关。不少教师还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过分注重讲题和学生做题的数量,不注重学生的解题反思习惯的培养,因此学生的解题反思就是不自觉,不主动的,以至于出现“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难就怕”的现象。一个好的教师首先自己要能够有解题反思习惯,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解题反思的习惯。

  从基础知识进行反思要善于总结归类。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梳理各个模块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梳理各大数学模块的整体框架,梳理各个数学考点之间的联系。如:函数部分,我们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好几种不同类型的函数。但是无论哪种函数,需要掌握的都是它的表达式、定义域、值域、图像形状、奇偶性、单调性和对称性。可以将函数的上述内容制作一个表格,对比着理解和记忆。在解题时注意函数的表达式与图象结合应用,必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基本技能是指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数据处理、绘制图表等技能。高考对学科能力的考查,强调“能力立意”。因此对高中数学要求的基本技能如: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知识求一个已知函数的最大最小值、利用凑角法求三角函数值、利用参数分离法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等等都需要在复习整理的过程中反思加以熟练掌握。

  《课程标准》不仅要求“理解基本数学的概念、结论本质”,还要求“体会概念、结论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对高中数学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都需要反思加以巩固提高。而对于每一章节的一些基本题型,也都需要学生的反思来加以巩固。

  审题是解题过程的首要步骤。学生把问题解答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反思审题过程,在反思过程中要考虑:这个题求什么?知道什么?知、求之间有什么关系?解这样的题目要用到哪些知识?有什么样的常规方法?有没有特殊的方法?

  不少学生觉得自己做了很多题却感到能力没有明显提高,产生这一疑惑的原因在于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所选择的解题方法是怎么想到的?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此题的最优解法是什么?要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观察题目所独具的基本特征,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通过对解题结果的反思,剖析错误形成原因,不仅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而且使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牢牢掌握基础知识,加深对基本概念本质的理解。

  没有反思的听课是被动的、浮浅的。课堂笔记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把握教材的深广度,明确本课时学习的重点、难点,清晰直观的体现本课时的主要内容。通过对知识点的归纳,典型例题的巩固整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解题后的反思是解题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而错题纠正能很好的强化解题反思能力,通过对错误的分析,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思维过程的缺陷,根据解题需要,自觉的实行思维操作,提高解题反思能力。错题本帮助学生逐步提高知识的整合能力,它对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形成宽厚的基础知识体系尤为重要。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教育理论』“一”与“多”二难文化困境下的族类文化策略

下一篇:『教育理论』试论体育方向专业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研究

相关推荐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