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正文

  论文摘要:教师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一柄“双刃剑”,如果正确引导,会对学校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会对学校的正常工作及教育教学管理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学校管理者应重视教师非正式组织并给予正确引导,使之与正式组织协调发展,营造和谐民主、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非正式组织是伴随正式组织而产生,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组织,大家用约定俗成的组织规范来约束自己并评价他人,表现出较高的心理相容性和较强的凝聚力。在学校工作的教师同样存在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的形成依靠的是工作关系或行政制度,而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没有明显的强制力量。作为知识份子,教师人际交往的对象会更倾向于在品行、性格、观念、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的契合,同质化特征将表现得更为明显,即所谓“道不同不与之为谋”。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不仅仅满足于低层次的得到和拥有,往往表现为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实现。来自于教学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使教师希望在一个自我认同的组织中得到舒缓和慰藉,特别是当教师出现生理疲劳和心理倦怠时。与境况相似的教师们相互倾诉,能寻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没有明显的核心人物,非正式组织容易随着条件的变化和利益的冲突而解体。然而,一旦出现明显的核心人物时,往往其具有强烈的感召力,会发挥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得组织具有了较强的稳定性和组织功能,如某个教师自发召集的课题研究组织。

  (1)有利于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学校组织具有较强的计划性,而学校中每位教师的性格、兴趣、工作动机和心理需求各不相同,在正式组织不能给予充分满足的情况下,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弥补了教师的需求。教师自发组织成的课外小组、体育运动团体、书画诗社等,起到了缓解压力、愉悦心情、协调人际关系、激发工作热情的良好作用。在正式组织中处于低层的教师,常常被边缘化,由此出现的心理症状可以通过非正式组织的归属感来获得补偿,同时,他们在非正式组织中的才能表现淡化了在正式组织中产生的自卑感,增强了其自信心。由此可见,非正式组织中这种亲密的、平等的人际关系,营造了和谐校园氛围。

  (2)有利于改善学校的管理、促进学校发展。非正式组织中由于成员之间互相了解与信赖,有共同的利益和语言,因此他们的信息交流迅速,往往沟通意见比正式集体要快得多,并且认同感强。如有明确的核心人物,能积极组织成员参与学校管理,与正式组织之间产生一股合力,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任务。此外,通过一些教师非正式组织的成因、活动内容等因素侧映出学校的管理漏洞,同时对学校的管理者起到监督作用,对学校管理者以权谋私、学术腐败等现象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1)谣言滋生,不利于日常教学。非正式组织中的教师在相互分享内部信息的同时,由于信息通知不断地传播很有可能失真而变成谣言。对个体来讲,可能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对组织来讲,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破坏组织的纪律。此外,经常聚在一起以发牢骚、吐怨气的非正式组织散布小道消息,造成不良的负面情绪,会导致教师消极怠工,严重影响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

  (2)分化组织,不利于学校管理工作。当非正式组织联系较为紧密时,组织外的教师产生被排斥感,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也会加入到其他非正式组织,如此循环下去势必会造成结帮拉派、交往不畅等弊端。同时使得学校的管理工作处处受阻,甚至出现抵制、对抗学校领导的管理,服从组织核心人物的领导,不服从学校正式组织的工作安排,此类组织一旦形成,不易瓦解,对学校管理破坏力最大。

  (1)利用非正式组织进行人性化管理。学校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组织,用人性化的管理让每一位教师获得尊重和价值,应重视对教师非正式组织并给予正确引导,使之成为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学校可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条件开展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

  (2)发挥非正式组织里核心人物的领导作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委任核心人物担任正式组织的领导,学校管理者要切实了解教师的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

  (3)改善沟通渠道,使校务更加公开透明化。要排除非正式渠道的“小道消息”,就必须改善正式沟通渠道的畅通,保证信息的权威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作为学校管理者,更需要审慎自身行为,广泛采纳意见。在学校的决策过程中通过非正式组织及时获取教师对决策的反馈并及时进行修正,利用非正式组织人际沟通的有效性,以点带面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宽松民主的管理氛围;

  (4)理性地区别对待不同的教师非正式组织,面对具有反动性和破坏性的非正式组织,学校管理者要加强防范,一旦出现此类非正式组织要采取果断措施,通过工作调整、人事更换、逐个击破等方法使该组织分散瓦解;

  (5)当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学校目标一致时,非正式组织会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起到促进和补充的作用。因此,学校领导者要善于树立发展目标,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在教师自我实现和学校发展上获得双赢;

  (6)对于学校的发展,既需要正式组织的规范和效率,也需要非正式组织的灵活和监督,使得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协调发展,共同营造出和谐民主、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教育理论』基于中国国情的公共艺术建设及管理策略研究

下一篇:『教育理论』基于DEA的沪深两市运输物流板块上市企业绩效评价

相关推荐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