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正文

  通过对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厌学现象调查分析,厌学情况随年级增高而日趋严重,男生厌学比女生厌学严重,单亲家庭或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具体特征表现为:

  3.没有学习目标,无进取心,经常不做作业;4.把学习看作负担,不安心在校学习,平时游手好闲,不良行为时有发生。

  1.造成学生厌学的客观原因有:教师长期固守单一的教学方式,形成教法定势,缺少创新,课堂语言匮乏,缺乏激情,造成学生的课堂倦怠心理。农村初中办学条件仍然比较落后;学生课余活动方式单一枯燥;学生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象。

  2.造成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有:学生缺乏意志力,认为学习太苦,把学习看作负担,对学习生活厌倦和渺茫,感到是被迫学习,对自己要求不严;学生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对人生理想价值追求出现偏差,对知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许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抑制了探求知识、丰富生活的欲望;由于部分学生基础差,上课不认真听讲,无法完成作业,成绩下降,陷入学习困境;部分学生对校园单调生活缺乏热情,直接影响学习情感,个性特长得不到充分地发挥。

  主动性是怎么来的?一个是兴趣,怎么培养兴趣呢?新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平台,创造了很多条件,新的教材强调生活性,科学探究的都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东西,数学就是我天天在生活当中买笔、食品和衣服时都会遇到的问题。这样,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关联,和他们的经验相整合,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轴对称”这节课中,精心创设了“如何动手做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图案)”的活动情景,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有的学生想到的是中国民间的剪纸——先将一张纸对折,在折痕的一侧剪下一块,打开即可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纸片;有的学生想到的是做墨迹——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在纸的一侧上滴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用手指压出清晰的折痕,将纸打开、辅平,所得的图象就是轴对称图形;而有的学生想到的是扎眼——将一张纸对折,用大头针在纸上扎出一个图案,保证每次扎的眼都能扎透每层纸,将纸打开,所得的图案就是轴对称图形。显然不同学生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阅历出发,都能得到轴对称图形,大家共同分享发现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生活资源。

  部分厌学学生不喜欢对抽象的概念、法则、公式的弄懂、再现和应用,而喜欢自己去经历学习的过程,喜欢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因此,要转变学生厌学现象,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和启迪,把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和相应的探究过程结合起来,多引导学生自己探讨、自己发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解决问题的均等机会,都能通过尝试解决问题去获得知识和方法,引发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把握要点,理解知识。

  新教材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同学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伙伴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从对方那里获得问题解决的思路与灵感,学习伙伴之间的关系一般比较融洽,但也有可能会为某个问题的解决产生争论,并在争论中达成共识,进而促进问题解决。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无声息得到增强。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在班级中构建合作学习小组,以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方式等因素为依据,一般采用互补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搭配,有利于厌学学生的转化,并促进优秀生在辅导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认知方式不同的学生互相搭配,有利于发挥不同认知类型学生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认知风格的“相互强化”,这使原本厌学的学生得到了强化学习。

  在新课程新理念影响下,怎样调动厌学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本人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特别是原来厌学的学生,条件具备了,厌学的学生自然就会兴奋了,参与积极性就会多起来,参与度也大大提高。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教育理论』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应用

下一篇:『教育理论』浅谈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关推荐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