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头脑风暴法和代写论文强制联想法对儿童进行有关创造力的训练和研究,结果显示:两种训练方法对高创造力水平儿童的创造力成绩提高影响不显著。因此,儿童的创造力训练活动要避免盲目追求高效,而应针对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有关儿童创造力训练的研究多集中在综合训练的实验研究方面。这些研究对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在这样的训练中集中了许多因素,缺乏能够详细说明哪种因素或哪几种因素更多地导致了创造力的提高。baer认为,“对未来的研究而言,一种潜在的较为广阔的领域将会是这样的实验设计,即能分离出哪种发散性思维训练导致了特定任务下创造力成绩的增加”。
头脑风暴法和强制联想法是当前创造力训练中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两者都立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实践中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中我们将这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分别用于训练不同创造力水平的儿童,并设置控制组、对不同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进行检验。
抽取郑州大学附属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476人。采用林幸台修订的威廉斯创造性思维量表,对被试施测。根据被试创造力5个维度的标准分,按高低进行排序,取前20%(95名)的学生作为高分组被试,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取后20%(95名)的学生作为低分组被试,也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由于实验中的被试在训练中或后测中缺席,还有少量测验的答卷不合格,实际完成实验的高分组被试84人,低分组被试86人,其中男生79人,女生91人,平均年龄1067岁。
被试的选取和后测都采用林幸台修订的威廉斯创造力组合测验中的创造性思维量表,该量表共12个未完成的图形,要求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图中的线条,尽可能画出与众不同的或有趣的图。研究表明,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41~068,分半信度为041~092,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40~087;同时效度显示,与托伦斯图形创造思考测验相关系数为038~073,与宾西法尼亚创造倾向量表相关系数为057~082。该量表分别从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和标题6个维度计分。流畅性主要包括观念数量的扩充、思路的流利、反应数目的多少;开放性主要包括思路的开阔,内外的反应;变通性主要包括提出不同的见解、变换类别、富有变化的思路;独创性包括非同寻常的反应、提出聪明的主意、得出不同凡响的结果;精密性包括能想象与描述出事物或事件的具体细节,并能对创造出的成果进行精细修饰。标题主要考察独特的想象力、语言创造力等。考虑到创造性思维的维度,本研究只选取了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5个主要维度来作为创造力的指标加以记录。
将筛选的低分组被试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实验组各为32人,控制组31人),采用被试间设计,两实验组中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高分95人也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也采用被试间设计,其中的两个实验组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另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这样高分组和低分组中便各有二个实验组分别接受不同的训练方法,高分和低分各有一个控制组可以比较。
采用2×3因素的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一个因素为被试的创造力水平:分为低水平、高水平,为组间设计;另一因素为训练方法:分为控制组(不进行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组、强制联想训练组,也采用组间设计。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这种训练方法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讨论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按照一定的步骤,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下,小组成员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自由联想,充分发挥创造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可能有使用价值的设想。训练中鼓励成员充分表达思想,不管这一思想看起来多么奇怪,甚至是疯狂,都严禁批判和嘲笑。强制联想法主要根据是,联想可以活跃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产生新的观念,出现创造的灵感。训练中采用焦点法,给学生一个指定的项目作为焦点,让学生再任选一项目与焦点相互联想。根据训练要求和主要理论,编制“头脑风暴训练法”和“强制联想训练法”教材,尽量控制因教师的差异而带来的影响,科学安排实验和训练的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仍使用威廉斯创造性思维活动量表进行后测。由于在训练和后测时有少量被试缺席,最后,完成实验的被试人数和开始时人数不同。
由于前测和后测都采用了同一个测量量表,因此,三种训练(包括控制组,不采用任何训练方法)我们都取创造力各维度的前后测的差值(即创造力分数的增加值)作为评价指标,由于有控制组的运用,较好地控制了测量中的学习效应。
方差分析显示,在创造力的开放性的维度上,f(2,164)=2081,p<0.001,在精密性的维度上,f(2,164)=3.76,p<005,训练方法的主效应显著。在流畅性的维度上,f(2,164)=0.70,p>0.05,在变通性的维度上,f(2,164)=1.38,p>0.05,在独创性的维度上,f(2,164)=1.23,p>0.05,训练方法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在创造力水平方面,在开放性的维度上,f(1,164)=1127,p<0.01,在流畅性的维度上,f(1,164)=5.94,p<0.05,在精密性的维度上,f(1,164)=3.91,p<0.05,这三个维度上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显著。但在变通性的维度上,f(1,164)=0.66,p>0.05,在独创性的维度上,f(1,164)=0.67,p>0.05,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通过对各维度训练方法与水平交互作用的分析显示,在开放性的维度上,f(2,164)=1592,p<0.001,在精密性的维度上,f(2,164)=6.57,p<0.01,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而在流畅性维度上f(2,164)=140,p>005,在变通性的维度上,f(2,164)=0.35,p>0.05,在独创性的维度上,f(2,164)=2.88,p>0.05,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为了明确头脑风暴和强制联想两种训练方法对在不同创造力水平上的儿童创造力的具体影响,在交互作用显著的维度上我们进一步做了交互作用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开放性维度上,f(2,164)=24.92,p<0.001,精密性维度上,f(2,164)=11.50,p<0.001,表明了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在这两个维度上训练效果显著。而在创造力水平的高分组,开放性维度,f(2,164)=0.20,p>0.05,精密性维度,f(2,164)=1.46,p>0.05,表明在两个维度上创造力训练的效应不显著。
就训练方法而言,头脑风暴法训练在两个创造力水平组的测试结果是:开放性维度上,f(1,164)=24.76,p<0.001,精密性维度上,f(1,164)=14.44,p<0.001,简单效应显著,表明这种训练方法是有效的。强制联想法训练在两个创造力水平组的结果显示:开放性维度上,f(1,164)=1.37,p>0.05,精密性维度上,f(1,164)=0.01,p>0.05,这种训练方法的效应不显著。
1.两种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不同本研究发现,头脑风暴训练法在儿童的创造力训练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在开放性、精密性二个维度上提高的幅度都明显高于控制组和强制联想法训练组。
研究结果启发我们,并非所有的创造力训练在短期内都能提高儿童的创造力成绩,我们所进行的一些创造力的短期培训采用综合的、立体的等多种方法混合,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有的方法根本就难以起到有效的作用。把握创造力训练的高效性应该是今后创造力训练研究和实际操作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有针对性的思维方法与技能的训练,可以较为明显地提高创造意识和创造技能,从而明显地提高其部分维度的创造力成绩。而对于创造力水平高的儿童而言,短期的常规性的创造性训练课对其创造力发展的作用较差,因为,这一群体已经具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能,且养成了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因此,创造力的训练应该强调个性化,对于不同的儿童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
本研究只选取了创造力水平高低不同的儿童进行了训练,研究没有涉及对年龄和性别变量的探讨;同时在训练中只采用了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而在创造力的训练中存在着许多有效的方式。
[7]沈德立,吕勇,马丽.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4):26~27.
[8]张景焕,陈泽河.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6(3):277~283.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基础教育』浅谈被忽视幼儿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