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正文

  跆拳道的前身是“花郎道”,起源于代写论文韩国的民间自卫术。它的劈掌结合了中国拳术及日本空手道等技术,融汇成一种独特的朝鲜拳术,即今日的跆拳道。跆拳道动作简洁快速,观赏性极佳且易学易练,短时间便可获得格斗能力,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和健身需要,所以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从小就开始进行跆拳道的训练。目前,对少年儿童的训练普遍存在着三种倾向:1)参加各级比赛的突击训练;2)不分年龄层次和水平等级的大众化训练;3)缺乏科学训练方法和可持续性的业余训练。这些都会妨碍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降低其训练效果,埋没一些优秀的后备人才。

  少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时间短暂,记忆运动感觉、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感性都较差,但却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教练员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等手段来发展儿童的注意、记忆运动感觉、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感性,增加视觉灵敏度。在发展其身体素质的同时应注意发展他们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

  少儿的生理特点有其特殊性。这一时期正处于少儿的生长发育阶段,他们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机能都有明显的特点。骨骼:这一时期的骨骼硬度小,韧性大,不易骨折,但易变曲,变形。肌肉:肌力弱,耐力差,易疲劳,肌肉发展不平衡,小肌群发展较慢。关节:转动范围大,但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较易脱位。心血管系统机能:心率快,心肌收缩力弱,心血液输出量绝对值较小,但相对值较大,血压低,心血管调节机能发育不够完善等。神经系统:灵活性较大但不稳定,活泼好动,易出现多余动作,分析与结合能力差,条件反射建立快,恢复快,兴趣性高,直观能力和模仿能力强。

  根据以上特点,应把少年儿童的技术训练放在优先的地位,强调动作的规范性,而不应过分强调其力量素质;应重点发展动作速度,提高准确率,加大关节的转度和肌肉及韧带的伸展。在教学中应多采用直观教学法来提高训练水平,通过形象而准确的示范动作,并结合讲解进行训练指导,使其尽快地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并以有氧代谢训练为主。训练内容宜多样化,用一些积极有趣的训练方法以提高少儿在练习中的积极性和兴奋性。

  从表1可看出少儿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这一时期可以进行大量的速度练习、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的训练。在绝对力量方面应结合速度力量,并以动态训练为主,静力性训练为辅。在耐力训练上应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适量的无氧耐力训练为辅。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1)准备活动要充分。当机体肌肉温度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肌肉韧带的力量、弹性和伸展性都不够时,易发生肌肉拉伤及关节扭伤。

  (2)合理安排运动量。局部运动量不要过大。某一局部的运动量大大超出其所能承受的生理极限,这是专项训练中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会对运动员的后期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3)提高少儿的爆发力。跆拳道对运动员的爆发力和耐力有很高的要求,在进行训练时应重点通过一些短促的力量练习来提高其爆发力。在耐力方面应根据人的生物规律来进行大量有氧耐力训练,为其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注重腿的训练。跆拳道被称为腿的艺术,其对腿法的要求非常高。良好的柔韧性是完成高难腿法的基础,而少儿时期是人体发展柔韧性的“黄金时期”,进行大量的压腿和踢腿练习,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腿的关节开合度和肌肉、韧带的伸展度。

  在进行跆拳道训练的过程中,礼仪教育应贯穿始终。跆拳道的健身效果和价值是不容置疑的,但它与其他运动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内涵和礼仪。以礼始以礼终,跆拳道的精神核心是“礼义、廉耻、克己、忍耐、百折不挠”,对人适应现代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是大有益处的。跆拳道重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修炼,培养少儿顽强果断、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并使人养成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的美德。少儿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应加强他们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和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

  在少儿训练中,根据少儿中枢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应注意下列问题:首先,在枯燥的训练中加入多样化元素,穿插游戏和竞赛,避免单调。其次,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如动作示范,观看光碟、模型等,多采用简单易懂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或口诀等形式进行讲解。最后,注意安排短暂休息,使学生情绪饱满,精力旺盛,不易疲劳。

  儿童少年的椎骨尚未完全骨化,髋骨是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以软骨连接起来的,到十五六岁才能愈合;股骨还存在骺软骨,承受压力的能力比成人差;维持足弓的肌肉和韧带也较弱。因此,儿童少年进行力量的练习时,应多采用动力性训练,少采用静力性练习。在进行必要的静力性练习时,也要控制时间,做到动静结合。

  少儿的肌肉纤维较细,肌纤维的张力小,加上支配肌肉的神经中枢的兴奋强度和维持高度兴奋的时间比成人差和短,在持久而紧张的肌肉收缩时容易疲劳。因此要注意对少儿神经系统的训练,加强少儿协调能力的训练,提高其对肌肉运动的感觉,培养其对运动的节奏感,多采取一些积极主动的放松练习。

  在少儿跆拳道训练中应把动作的标准化作为重点来抓,不应过分强调动作的力量和速度。少儿一般都处于初学阶段,也是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由于少儿心理的不稳定性的影响,其动作形成的稳定性差。而初期训练,基础动作的标准化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以后的运动水平。

  表2是笔者对襄樊市健身俱乐部跆拳道部的30名少儿练习者进行的一次实验的结果。实验对象共30名,进行跆拳道前踢击靶训练,分为甲、乙两组,甲组采用强调标准化训练,乙组采用一般训练,三次训练课后,每人前踢十次。结果如下:

  从以上结果看出,经过强调动作的标准化训练后,甲组队员在路线正确率和击靶准确率及平均踢击高度上都明显优于乙组,在完成动作时普遍做到了协调和保持重心稳定。由于其能保持协调和重心稳定,所以他们在心率上也相应较为平缓。

  跆拳道虽然腿法很多,但主要还是以前踢、横踢为基础。前踢和横踢虽然简单易学,但若要做好却是非常困难的。要真正把这些做得非常出色,就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所以跆拳道的基础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

  “骺软骨”的损伤是儿童少年在体育运动中特有的一种运动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腰椎、膝关节和肘关节。跆拳道的腿法素有艺术的美名,其对关节、韧带的要求自然也非常高。若我们为提高少年儿童的关节灵活性和韧带拉伸度,而采用由教练员用外力去强行拉伸韧带和加大关节灵活性或过多地用静力性练习去发展柔韧性,容易引起骺软骨损伤。所以在跆拳道训练中应提出“以踢代压“的训练观点。这里并不是说不压,而是在训练中要做到动静结合,在少儿训练时要更多以发展其各肌群的力量并采用踢靶的方法间接发展其韧带和关节灵活性,从而达到理想效果。

  1.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有其独有的特点,而跆拳道在训练中也有自己独有的一些特点,我们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训练中达到最佳的效果。

  2.跆拳道练习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它以“礼义廉耻,忍耐克已,百折不屈”为宗旨,可为少儿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训练中,我们应根据少儿中枢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少儿的训练积极性。应合理进行力量、柔韧训练,从把握少儿肌肉特点和动作规范化几个方面入手,使训练的效果合理化,为其今后的全面发展和更上台阶打下良好的基础。

  [3]〔韩国〕洪商来.韩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某些生理、生化特点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1).

  [5]陶玉民,等.对少儿运动员发育敏感期专门化训练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5(2).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中等教育』浅谈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下一篇:『中等教育』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及防治浅谈

相关推荐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