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正文

  全球经济化和社会信息化,使得作为主要国际交际语言的英语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这就给现代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所有的英语技能中,英语写作技能显得尤为重要。英语写作不但是人们用英语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

  作文考试在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中的第一部分出现,就充分体现出作文的重要性。可我国大学生的写作水平现状不容乐观,英语写作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从1997年6月全国英语四级考试实行作文最低分制(6分)计算大学英语考试成绩以来,全国高校参考学生的作文平均分一直徘徊在6.5分左右”。按百分制换算,作文平均分还没有达到及格水平;这种考试成绩差,现实技能更差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现行的“成果写作法”有关。

  这一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学生单独写作、教师单独评阅”的单一定向模式。教师以一种练习或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某一个题目,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期间很少有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过程。整个写作过程只是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单一直线式进行,教师批改作文基本上也是在单句层次上进行,侧重语法形式,写作为此成了语法课的延伸或变体。它忽略了学生在写作前、写作中及写作后一系列交互、协商,监控等主观能动作用,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极为被动,缺乏主动,积极的写作心理,从而缺乏写作动机和真正的交际目的,其写作能力之低可想而知。

  而网络的发展给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更广阔,多样的学习空间和手段,网络教学扩大了学习时空,具有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并能学用结合,提高学习效率,这就可以满足《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大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改变以往单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从而提高学生整体英语应用水平。

  计算机网络辅助写作教学cnawi(computer&net—workaidedwritinginstruction)是计算机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英语写作教学具有巨大潜力。计算机网络因其丰富的资源和强大交互性而成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交际学习语言的有效的教学工具。计算机网络辅助英语写作教学真正地倡导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了过去英语作文教学信息传递的单一化、反馈渠道的单项化,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英语写作的积极性。

  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qq群、电子论坛、博客、电子投稿的计算机网络方式,教师与学生共同提供双方都感兴趣的写作内容,学生通过以上这几种方式进行自由讨论,确定欲写作文章的题目,提纲,并对如何行文自由发表论点,学生总结后取长补短,能很好的总结自己i在打腹稿的过程中的长与短,汲取其他同学或教师的好的方法与观点,形成各自的文章。

  利用电子邮件、网络写作中心,教师或者学生都可以提供更丰富、优美、地道的文章或较好的学生例文,供学生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和掌握词语、句型和篇章结构等知识,并能总结符合自己思维逻辑的方法,从而提高写作的技巧和技能。读写结合可以对课文或同学的习作进行学习、分析。

  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一单元a课文中的写作技巧练习中,教师可以把文章的第三段发到网络写作中心,学生就一个自然段的写作技巧或方法讨论分析后更加明白此种写作技巧的同时,有同学把文章中相同写作技巧段落随之也发到网络写作中心,同学可以模仿此写作技巧写一段,发到网上供大家批评指点。这样,一个同学的作文就不止得到了教师一个人的批阅,而是所有同学的点子。这种网络写作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文章中找到符合同一写作方法的段落,随后在进行同一类型的作文写作时,他们就可以借鉴他人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吸取他人的长处,再融入自己的写作风格和内容,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计算机网络辅助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形式多样,学生可以利用任意一种或几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克服了与教师和同学面对面羞怯的心理,不会产生任何的心理焦虑,提高他们自觉学习的能力。教师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提意见,既能从同学那儿获取对自己文章的良好建议,也能从同学和教师的意见、见解中学到不少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评阅文章的技能,从而能在四级作文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在写作方面兴趣的提高,可以直接作用到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更有激情,热情的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和教师的配合更默契。教师爱教,学生爱学,从而能从总体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计算机网络辅助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显示着无比强大的生命力。教师在学生的具体写作过程中借助计算机网络的形式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写作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挖掘题材内容的能力,利用计算机网络手段,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期刊论文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高等教育』浅析舞蹈教育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

下一篇:『高等教育』搭建Moodle平台整合高校教学资源探讨

相关推荐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