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对高校教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材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而网络的普及为高校教材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很多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人员已抓住了时机,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构建高校教材管理网络平台,实现教材管理信息化,提高了教材管理的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的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材管理正面临着办学规模扩大、专业更新调整、课程改革建设、学分制、主辅修制等多方面挑战,传统的手工和半手工管理方式存在工作效率低、重复劳动多、在一段时间内工作频度高、易出错等诸多不利因素。高校教材的信息化管理就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利用教材管理系统对教材使用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获取、快速传递、即时交换、及时反馈、高效处理的过程。做好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和水平,是广大教材管理人员面临的共同问题和迫切任务。
对高校教材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认为高校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创出名牌院校,而教材管理只是辅助工作,得不到高度重视,使教材管理出现人员少、管理人员信息处理水平偏低、队伍薄弱等现象,不少高校的教材管理仍然实行手工账本式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高校教材管理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且办学层次呈多样化。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增多,使用教材的品种、教材需求量随之迅猛增长,但高校的教材管理工作与高校的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校还一贯靠经验进行手工管理,这势必会影响教材供应工作。
1998年,各个高校都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调整,把创新、竞争与适应性作为培养目标,为了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为了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实行学分制,由学生自己选择修读课程已成一种趋势。这样就打破了专业限制,学生不受学制年限限制,且选修课程门类多,学生人数难以预计。这样,行政班级、专业人数对教材采购和供应的参考价值大大降低。
各个高校的招生计划和实际入学注册人数之间存在着差距,报到率不高,还有退学、转学、调整专业等问题的存在,从而使教材预订数难以把握,一些课程的教材是按照招生计划预订的,由于出现退学、转学、转专业等问题,有些专业教材出现了过剩,占用了资金和库房;一些教材由于学生专业的变化出现缺货,需要追订教材,有的还要多次追订,从而使教材工作出现脱节、忙乱现象。
高校教材管理与供应工作对出版社以及流通环节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信息深入了解相对困难,处于被动地位,特别是教材选用、采购工作中因不能及时了解教材出版发行、修订改版、教材定价等信息,出现教材选用、采购错误,造成教材课前不能及时到位,甚至出现了新版教材,仍选用旧版教材或选用价格很高的教材,导致与教师备课教材不一致、学生经济负担过重,引起教师、学生不满,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的稳定。特别是地方高校由于地理原因,比较闭塞,信息不灵,影响了教材管理工作。近年来建立的相当多的地方高校处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受地理、通信条件的限制,教材管理人员很难获得准确有效的教材信息,对于教材出版、版本变化等难以把握。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结合本院办学实际,经可行性分析论证,引进了长沙青果园科技开发有限的kingosoft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此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能够基于校园网为高校教务管理提供实用、先进的网络化、信息化手段。该系统涵盖了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各个环节紧密关联,形成一个严密的、有机的完整整体,其实用性和先进性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此教务管理系统包括了教材网络管理系统,为教材的征订、发放、库房存储、财务结算及网上浏览提供实用、先进的网络化信息管理手段。
此系统的投入使用使我们做到:①通过教务网络管理信息平台,公布和学校有关教材的政策文件、发布有关教材预订的最新信息、有关教材的通知、最新教材展示、与教材出版供应相关的网站链接等;②及时确定教材的征订种类和数量;③教材的快速准确入库;④教材的快速准确发放;⑤教材库存的动态管理;⑥能够简便、快捷、准确地完成同众多供书单位的账目核算;⑦能够简便、快捷、准确地完成同众多学生个体之间的账目核算;⑧实现多校区的教材管理。
从以上功能可以看出,该系统可以实现教材的信息化管理,并在教材供应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先进之处有以下几点:①教材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校园网的功能,为教学系提供了各类教材查询信息和教材出版发行信息,使教材供应与师生需求形成网上直通车,有助于协调开展工作。②教材的信息化管理极大地方便了教材的发放和教材的结算,学生通过登录查询,便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教材的领用情况和教材费的使用情况,大大方便了教材的发放和教材费的结算,把教材管理人员从烦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③教材供应的信息化管理,使教材的征订同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关联起来,通过在计算机上的查询,可以很方便地知道教学任务及教材的征订情况,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征订过程中的纰漏。④有利于教学评估的进行,在当前高校规模很大的情况下,为教师、学生进行教材评价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使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教材评价及统计成为可能。⑤工作模式的改变,使教材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现代化,使教师和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查找到所需的信息,满足他们的需求愿望。
学校教材供应离不开与教材供应商的联系,联通一个学校与供应商之间互动的信息交流渠道,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目前,我院教材订购与供应商利用相关信息平台或用e-mail来进行教材的查询、征订及信息交流、反馈,既节省了人力资源和工作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用网络资源来进行信息交流是进行教材管理工作不容忽视的优势,应用的程度及覆盖面应进一步加强。
通畅教材信息交流渠道,收集反馈教材管理与供应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加强教材选用和预订管理工作,确保优质教材的供应,提高教学质量;联系各有关出版社进行大型优秀对口教材展示,充分利用教材样书资源为教师提供全面、准确、直观的教材信息。
高校教材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材是学校教学活动中体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知识载体,是高校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管理模式则体现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的结果,对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运转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关系。高校教材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信息系统功能是信息化管理的保障,人员信息化水平是信息化管理的关键。信息化管理是教材管理的一次重要变革,是对传统教材管理的一次重要变革,是对传统教材管理模式的突破与转型。信息化不单是引入信息系统,更是管理模式的一次创新。目前教材信息化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系统的部分功能需进一步完善,甚至需进一步研发,比如教材信息库建设,教材质量评价功能的进一步加强等。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广大教材管理工作者和研发人员的进一步的合作,并开展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与研究,进而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材管理和高校的快速发展。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期刊论文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