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文章分析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企业管理模式,采用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方式,加强高校党支部文化建设,以解决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高校学生工作健康发展。
近10年来,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多,学生的发展数量也在增加。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党性意识,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不少学者开展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大多从学生教育管理本身谈教育管理,我拟借鉴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来探讨如何创新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
中央在《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根据党和人才培养的要求,重点在青年学生中培养和发展,切实做好的教育管理工作。但是,目前部分大学生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大学生党性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不能正确处理市场经济趋利原则与员无私奉献的关系;有的大学生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有的不思上进,没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甚至违反校纪校规;部分学生对学习自觉性差,意识懈怠,缺乏必要的理论修养。
高校党建工作人员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不能很好处理学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对学生“重数量轻质量”、“重发展轻培养”等不良现象比较普遍。由于不够重视,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抓得不紧,尤其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各项改革的深化,对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面对扩招、选课制、学生宿舍多元化管理等,缺乏行之有效的应对举措;由于不够重视,也缺乏有效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考核机制。
加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深人探索和研究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真正取得实效。但目前很多高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还采取传统的灌输式的说教方式,教育手段陈旧,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仍习惯于集体读报、学习文件、组织讨论等形式,因而效果不佳。如何采取新的教育管理方式帮助大学生不仅组织上人党,而且在思想上人党,解决他们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困惑,充分发挥他们先锋模范作用,这些问题巫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除了从思想上重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还应加强探讨如何创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创新和借鉴其他行业的管理理念、模式来进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本文拟探讨的向题。我拟借鉴企业管理的理念、制度和方法,探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管理制度科学规范,且处在不断优化中,以保持并增强科学而高效的企业运转。科学规范的基本含义之一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按规律办事,一方面在纵向上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工作方法,另一方面在横向上根据不同组织、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工作方法。
《中国党章》第8条明确规定:每个,不论职务高低,必须编人党的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首先必须进行严格的组织观念教育,要求他们积极参加组织生活,自觉接受组织教育,保证组织生活正常化。对那些组织观念强、自觉接受组织教育并表现突出的学生,应给予表彰激励;而对那些不能按时参加组织活动又不请假,或者参加组织生活又不用心的学生要给予严肃批评教育,以保证党内组织生活的良性运转,发挥党支部的教育管理作用。
现代企业流程都有标准,产能实施计量化管理。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也可实行标准化管理,即通过权责对应清晰、行权精简流畅、运转协调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学习制度、联系制度、目标管理制度、预备转正考察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思想汇报制度、活动日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缴纳党费制度等,来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具体措施有:①制定联系人与人党积极分子谈话制度,定期安排联系人与入党积极分子谈话,并规范谈话主题与内容,同时填写谈话记录表,并由支部组织委员定期检查;②选派学生担任辅导员助理、班主任助理,并规定其工作任务与目标,发挥他们对低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③开展与困难同学“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填写“一帮一”、“一带一”工作记录表,详细记录对困难同学的帮扶;④在年度总结时,将填写的相关记录作为学生年度考核的重要量化标准和学生按期转正的重要依据。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考虑相互监督的问题,防止标准化、计量化的考核方式演变为形式主义。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就是综合运用各种资源,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度是有形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可以使一个组织合理、高效、规范地运转。但制度不是万能的,制度再周全也不可能凡事都规范到,制度的背后是文化,文化影响着制度的制定、实施和效用。可以说,制度规范人、约束人、强制人,而文化激励人、教化人、引导人。好的文化时时处处对人们的行为起引领、规范和约束作用,著名企业都特别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如,海尔集团的文化核心是创新,tcl集团则形成了以“合金文化”、“创新文化”和“危机文化”为特色的企业文化,世界500强之一的ibm也有着被称为“蓝色基因”的企业文化。我认为,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也应该注重文化的建设,高校学生党支部应该是严肃、认真、团结、活泼的,应该在这一大方向下构建高校学生党支部特有的文化。正如同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样,高校学生党支部文化的构建不会一跳而就,也是在党支部日常管理、运作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形成一种能够激发党支部全体成员团结一心和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精神力量。构建学生党支部文化,要求加强对支部的人文关怀,做到人性化管理,例如做好学生的心理调控: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不如意的事情,学生可能会出现消极的心理,这就需要定期找交流、谈话,了解他们最近做了什么、干了什么,又有哪些需要帮助的地方,时时刻刻关注他们,以防他们产生对工作的消极、退避心理。另外,还可不定期地开展主题积极却又形式多样的党支部活动,既放松党支部成员的心情,又能增进党支部的凝聚力,这是构建和谐支部文化的必要手段。
高校学生党支部文化建设不能忽视网络文化的建设。网络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已经广泛渗透到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网络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模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网络的发展给党支部文化建设搭建了新的平台,可在网上组织开展各种竞赛征文活动,宣传党的理论;可建立网上学生信箱,在网上收集思想汇报;可开通网上咨询热线,解答学生的困惑,帮助学生渡过思想或生活的难关;还可在网上创办党校,对学生进行党的理论教育,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学生学习、生活与实践。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期刊论文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