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正文

  论文摘要:主要分析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状,探讨了在办学思路、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应采取的改革举措。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和配置,跨越边界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加,从而使各国经济在各个层面上相互渗透、融合和依存。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是,经济资源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和经济合作日益加深,整个经济呈现出一种全球化趋势。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要充分参与这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其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来发展自己。

  中国已经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行列,要在强国林立的世界争取较大的发展空间,重要的是进一步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人力资源,这是中国经济长足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我们需要转变人力资源开发观念,提升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地位,为我国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提供各类高素质人才。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和在教育需求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应增强对全球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克服单一文化的局限性和封闭性,在进一步传承中国特色文化、陶冶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判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同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与联系,普及世界多元化文化和国际经贸知识,让国人尽快适应全球化所带来的种种变化,培养和培训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作为进行学历补偿教育的一个主体,其发挥的重要作用未得到正确认识。一些高校把办成人教育作为一种创收的手段,缺乏必要的投入和长远的发展规划,对教学质量不够重视,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声誉。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由主导的成人高等教育,其运行机制,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阻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过这些年的改革虽有了一定的改善,出现了面向市场多种形式办学的现象,但是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本身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体制和地位并没有真正形成。

  长期以来,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存在严重的普教化倾向,基本上是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由于忽视成人学习特点、知识结构和实际的需要,偏重于书本知识、缺乏人文主义教育和实际能力的培养,成人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加上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滞后,人才培养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提高办学质量就必须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去掉“普教化”现象,突出成人教育特色。

  近年来,随着成人高等教育学历补偿任务的完成,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生源的数量日趋减少。以我校为例,2005年报读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数2万人左右,2006年减为1.3万人左右,2007年减少为8千多人,2008年又减少为7千人左右。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成人教育已逐渐由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转型,但目前非学历教育培训发展缓慢。

  就广西而言,由于投入的经费不足,导致远程教育迟迟没有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广西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途径,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型的教育制度。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在经济全球时代,个体学习的终生化必然为成人高等教育提供持续的、潜在的广阔的发展前景。普通高校在办好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同时,着力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高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要同时考虑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发展的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在组织、经费、政策、人员、设备、制度等方面予以保证,使学校真正成为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的重要阵地。

  事实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管理社会资源配置的职能开始减弱,而市场配置社会资源主体地位逐步确立,教育资源配置也不例外。对于非义务教育性质的成人教育来讲,管理职能应当转向对成人教育事业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调控。对于各种非公益性成人教育,由于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可放手交给市场,运用市场机制,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各类成人学校及开办成教的普通学校,是成人教育办学主体的骨干部分。应该在学校专业与课程的设置、招生、教职工的聘任等方面赋予非公益性成人教育办学机构更多的自主权。让学校享有自定招生规模、具体培养目标,自主设置专业、拟订大纲、实施计划、安排课程、组织教学、考核管理、核发文凭,自己对教学质量、文凭价值、学校声誉负责,接受人才市场的评价和全社会的检验。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再加上各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将使成人教育形成“自主办学,自求发展,自我约束,监督,以质为本,竞争发展”的“市场式”运行机制,才可能充分激发出学校的办学活力和创造力。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实际教学上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高院校办出鲜明特色的关键环节。成人教育的专业设置第一要坚持市场性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贴社会需求设置专业,这是专业设置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成人教育生命力所在。第二要坚持浮动性和稳定性原则,保留相对稳定,市场有持续需求,有稳定的生源与发展前景的专业,舍弃只能满足一时之需的短期专业或知识而过窄的专业,积极开发紧缺专业。第三要坚持针对性与适度超前性原则。专业设置必须经过预测,把握经济发展规律,考虑到专业几年后的社会需求,具有一定前瞻性,做到适度超前,掌握办学的主动权。第四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学校的客观条件,处理好需求与可能、可行的关系,以保证开设专业的质量,真正创出自己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

  各高校要调整办学思路,实施成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发展模式。主要在继续拓展成人学历教育尤其是成人本科教育的同时,积极向社会、企业、社区和农村发展,寻求合作单位和教育项目,开展岗位培训、职业技术教育和其他高层次非学历教育活动。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多种媒体优化、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构筑21世纪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大学由于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更加适合各类在职人员的学习需要,必将部分取代传统成人教育的函授、夜大学和自学考试的多种助学方式,成为21世纪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的新生长点。

  以广西为例,近几年来,我区的一些高校就与东南亚一些积极开展了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目前这种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2002年广西高校招收的东盟学生就达1000余人,目前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从交流与合作的层次和项目看,已由最初的语言培训向多种业务培训拓展,由短期培训向学历教育拓展,由一般的考察访问向学术交流拓展,由双方间组织的交流、合作向和高校双管齐下的交流、合作拓展。当前,广西以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区为契机,大力宣传我们教育品牌项目。在宏观政策的调控、指导下,充分调动各高师院校的积极性,做大做强传统项目尤其是品牌项目,不断开发新的特别是继续教育合作项目。制订与东盟开展成人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以确保交流与合作的稳定性、持续性、长期性和创新性,成为一个区域性国际教育基地。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期刊论文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高等教育』试析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下一篇:『高等教育』浅析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浅析

相关推荐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