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正文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现状为全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必然性和客观性。大学生作为我国网络上最活跃的群体,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如何增强政治鉴别力,树立自律意识和网络道德观,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达到2.77亿人。网民每周上网时长继续增加,人均增加了2.1小时,网民在业余时间上网的比例较高[1]。大学生网民是网络使用最活跃的群体之一,该群体在大部分网络应用上的使用率都最高。自1994年中国开始接入互联网,十几年来,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大学校园与网络信息的交互性逐渐增强,也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思维活跃敏捷,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已成为我国网络上最活跃的群体之一。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数量丰富,利用方便,为大学生汲取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大学生鉴别能力不强、可塑性大,在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环境时,特别是一些西方发达希望借助网络文化传播改变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在大量的信息面前丧失正确的理想信念,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极易误入歧途。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时代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在新形势下,要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时代性原则,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及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跟上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者为主体,受教育者为客体的教育模式,教育过程则完全由教育者做主,而忽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种与时俱进的主客体关系,全面实现教育者的“去主体化”和受教育者的“主体化”,变单向灌输的方法为双向互动的方法,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同时,上网也逐渐成为教师和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教学手段的改进、科学研究相关资料、信息的来源等表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深入到教学、科研第一线]。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步伐。

  3.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否以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为己任,以社会责任感为驱动力,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更影响着我国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2010年7月在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书记和总理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要紧密结合《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契合时代发展主旋律,加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大学生的个体价值实现与的繁荣昌盛紧密结合在一起[3]。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全面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已基本建立,但总体上重视力度不够,网站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国内许多高校积极建立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建设活动,以优良的学术氛围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例如,1999年4月,清华大学建立了名为“红色网站”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之后北京大学的“红旗”、南京大学的“启明网”、南开大学校“觉悟网”、湖南师范大学的“星网”、天津大学的“红网”等都成为广受大学生关注的网站。但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网站更新不及时。有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网站页面呆板、形式单调、内容空乏、过度说教,缺乏互动性和交流性,网站点击率偏低,以致逐渐失去其思想政治教育魅力。

  从队伍建设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数缺乏网络应用技术,不能熟练地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受工作习惯和培训力度的制约,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短时间内不能很快地掌握熟练运用网络。因此,网络优势不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低水平运作的状态。

  网络方便快捷、信息量巨大、传播速度快,这些不但大大缩短了大学生查阅资料、获取知识的时间,而且方便了大学生与他人进行经验交流和心灵沟通。但是由于我国对互联网的控制能力和过滤能力还较弱,各种非法信息、色情信息、错误信息、虚假信息充斥网络,毒害了那些价值观尚未成熟、辨别力差、选择力弱的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的匮乏,容易引发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特别是那些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深受网络成瘾的危害,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随之而来的学习、人际交往和心理问题将影响其今后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

  高校领导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牢固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识和阵地意识。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成立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队伍。必须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4]。队伍人员要主动加强学习,定期参加培训,更新教育理念,尽快具备运用互联网有效、快速获取信息,主动参与信息的创建,利用信息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等多方面的能力;还要主动走出网络,主动与大学生平等交流,在实践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世界。面对网络,绝不能简单地以“防、堵、管”来处理,相反我们应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政治敏锐力和是非辨别力上。一方面,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在同辈群体间进行我自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上的思想和行为,学会自觉抵御网络不良思潮的影响,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自觉处理学习与网络娱乐的关系;另一方面,高校要寓教育于网上宣传和网下指导中,在网上旗帜鲜明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旋律,在网下要准确捕捉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主动出击,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其走出困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网络观,从而真正做到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充分发挥了网上和网下的合力效应。

  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校园与互联网紧密联系的一种文化形态。高校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就必须将网络文化纳入学校校园文化的总体格局,作为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必须着力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络文化活动。运用形式多样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拓宽大学生的交往空间,缓解大学生的精神压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有力推动高校校园文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才能加快构建和谐校园的步伐。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世界。”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5]。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积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一步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2]柴罗明.试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大意义[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04).

  [3]荆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特点与意义[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02).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期刊论文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高等教育』从文化再角度谈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下一篇:『高等教育』浅谈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初探

相关推荐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