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模式,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选择是否用探究学习方法,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现在很多教师喜欢采用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课堂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中,一些教师把“探究性学习”视为医治百病的良药,一堂课中总要安排几个探究环节,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用探究学习的模式。如果运用不恰当,不仅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没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还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师:半块饼干,也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表示,二分之一就是分数。你听说过吗?你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二分之一吗?
教师并没有评价前面学生写的分数对不对,只是出示了正确的分数书写形式,但由于学生开始写出的21干扰了学生的认知,所以有学生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写颠倒。比如把25写成 52。
在案例1中,由于教材是第一次安排认识分数,学生没有关于分数的认知基础,分数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前面的学生创造出的分数是分子分母颠倒的,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模式,所以直到课堂练习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会把分子和分母写颠倒,需要教师花时间去纠正。
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但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在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案例1中,学生获得的是错误的第一印象,虽然教师出示并讲解了正确的分数,但学生第一次见到的分数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
【案例2】在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教师出示了abc三块草坪,a是长方形,b是平行四边形,c是不规则图形,问:哪块草坪的面积大?
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和方格纸,剪刀。小组讨论打算怎样使用学具,然后小组合作操作材料。并自己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公式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明白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后,教师再把开始学生猜测的公式与正确的公式进行对比,加以区别。在课堂练习中,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案例2中,因为学生有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认知基础,所以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学生会想到把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为长方形面积来计算。这样就由未知转化为已知,学生有了认知基础做支撑,就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的面积公式。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既要符合学科的特点,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规律。探究不是盲目的猜想,一定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的有逻辑的推理。
奥苏泊尔在他的最有影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没有充分的思考基础——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欲开展有效的探究性学习,那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应多给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逐渐养成探究的意识。教师能注重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理念,积极探索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能不断的进步,就能更好的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2] 马维荣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j]科学之友 2010-02-092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下一篇:『教育理论』走自己的课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