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正文

  【摘要】目的调查部队干休所空巢、独居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现况。方法分别选择居住在保定地区部队干休所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3例,他们中独居老年高血压患者17例,空巢组老年高血压患者25例,另有31例非独居、非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3组对象均接受了zimet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估。结果独居、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psss量表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差于对照组,同时独居老年高血压患者psss量表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也明显差于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0.05)。结论空巢、特别是独居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现况较差,应制定相应干预支持计划。

  我们分别调查了保定地区部队干休所的独居、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状态现况,并与非非独居、非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比较,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全部调查对象来自居住在保定地区部队干休所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③高中以上文化程度。④自愿接受各种量表评估。排除标准:精神性疾病、认知障碍及老年痴呆症患者。本研究共入选独居、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42例:其中独居老年高血压患者17例,男7例,女10例,年龄67~82岁,平均(75.36±15.20)岁;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65~84岁,平均(74.96±16.22)岁。对照组选择相同干休所非独居、非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69~86岁,平均(75.67±16.84)岁。3组年龄和性别分布无显著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1家庭社会支持评估量表选择及其内容家庭社会支持选择zimet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socialsupportscale,psss)”为评估工具,psss分为3个维度和12个条目,各个条目应用1~7级记分,即分为极不同意、很不同意、稍不同意、中立、稍同意、很同意和极同意7个等级评分。3个维度分别为:①家庭支持:包括有第3、4、8和11条目。②朋友支持:包括有第6、7、9和12条目。③其他支持:包括有第1、2、5和10条目。3个维度中各条目记分之和即为维度分,各维度分之和为psss总分。

  1.2.2统计学方法psss各维度分及总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上述数据,用t检验进行各组中两两比较的显著性测试,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原发性高血压是我国老年人群多发病和常见病,其也属于身心疾病,常常受到心理、情绪和环境因素影响。社会支持在高血压病发生、病情进展及接受治疗过程中所起作用已被证明,几乎所有老年性疾病在诊疗过程中都会经历适应性障碍过程,他们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关注及支持,这些社会问题也会对高血压病治疗疗效、预后、结局和转归发挥着重大影响。“独居家庭”和“空巢家庭”是近几年来在我国进入老年社会后新涌现出的一个课题,它随之带来的各种老年常见病医护问题有着新形式和新特点,调查和了解这些新课题的形式和特点是老年医学工作者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选择了一组居住在保定地区部队干休所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他们中有独居老年高血压和空巢组老年高血压患者,而非独居、非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3组对象均接受了zimet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估,我们发现,独居、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分均明显差于对照组,同时独居老年高血压的同类评分也明显差于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这些都明确提示,独居和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状水平较差,这也可能是他们发病原因及降压疗效差的可能机制之一,国内另一些同类研究[14]也有类似的调查结果。

  总之,军队干休所“独居”和“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与子女、朋友联系脱节,孤陋寡闻,社会功能和社会支持水平低下,在情感、心理和对外联系、吸取知识方面失去依靠或途径。因此,干休所医护人员要经常提醒其子女和亲友常回家看看,与他们交流信息与沟通感情,给予更多的亲情支持。

  [1]张海洋,张会敏,张金华,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调查.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1):42214223.

  [2]吴玉琼,徐映华,胡惠华.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调查.中国当代医药,2012,19(5):159160.

  [3]李翠芳,闻玉萍.空巢家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状态调查.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7015702.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教育理论』浅议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

下一篇:『教育理论』提升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

相关推荐

百科知识